2023年還盈利近兩億元的華仁葯業如今爆出「大雷」。
2015年1月24日,華仁葯業(300110.sz)發佈業績預報稱,2024年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8億元至-11.8億元。造成2024年巨額虧損的核心原因是,華仁葯業對國葯藥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葯藥材」)13.478億元的欠款全額計提信用減值損失。
13.478億元欠款無法追回幾乎等同於華仁葯業上市13年以來的所有歸屬凈利潤歸零。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7月份開始,中國醫藥集團以及中國中藥有限公司(下稱「國葯中藥」)就曾頻繁在官方網站發佈聲明表示未授權國葯藥材以「中國醫藥集團」「國葯集團」的名義進行任何形式的宣傳、投資或合作,並提醒合作方審核資質信用和履約能力。
華仁葯業不僅沒有因此暫停合作,反而2021年的合作金額大幅提高,並直到2023年才最終終止合作。對於中國醫藥集團的反覆提醒和預警,華仁葯業是不知情還是視而不見不得而知,不過該事件也暴露出華仁葯業在內控合規方面存在的巨大漏洞。
頻繁預警後仍有大額交易
華仁葯業與國葯藥材的合作正式開始於2020年。
華仁葯業表示,由於公司在醫藥流通經營方面具有一定優勢,所以希望利用自身深耕醫藥行業的基礎積極拓寬醫藥貿易業務板塊,基於公司布局醫藥健康全產業鏈的戰略背景,自2020年起,青島華仁醫藥有限公司(下稱「青島醫藥」)開始增加醫藥原料貿易業務,主要客戶就是國葯藥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葯藥材」)。
國葯藥材按照訂單式合同向青島醫藥提出採購需求,青島醫藥按照合同規定的產品名稱、規格型號等標準,尋找合適的供應商進行採購,經驗收貨物無誤後,採購業務完成;銷售時青島醫藥將貨物轉讓給客戶國葯藥材,客戶出具數量、質量均無誤並接收貨物的確認函,後續客戶按約定的賬期電匯付款。
「按照營業收入的金額與其對應的銷項稅額合計數確認為應收賬款,採購額(不含稅)與其對應的銷項稅額確認為其他應收款-代墊款項。」華仁葯業表示。
年報數據顯示,華仁葯業2020年末代墊款項金額為2.59億元,而到了2021年年末,這個金額已經飆升到了14.0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7月份開始,中國醫藥集團就已經在其官方網站發佈聲明「預警」有關合作方。
「我公司未授權其以『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醫藥集團』『國葯集團』的名義進行任何形式的宣傳、投資或合作。」中國醫藥集團在2020年7月1日發佈聲明提醒相關主體對合作方的主體資格、資質信用、履約能力進行嚴格審核,避免利益受損。
2020年11月份,中國醫藥集團以及國葯藥材的直接股東國葯中藥再次先後發佈聲明並指出國葯藥材存在違規使用國葯集團商標的行為,並責令國葯藥材禁止以 「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醫藥集團」等名義進行任何形式的宣傳、投資或合作。
如此直白嚴厲措辭的聲明發出「預警」,華仁葯業是沒看到還是視而不見?如果華仁葯業在看到上述聲明並及時暫停交易,華仁葯業的虧損也將大幅壓縮。
然而華仁葯業與國葯藥材的交易非但沒有停止,反而在2021年一年時間的交易金額暴增十多億元,2022年的交易金額又在2021年的基礎上再次增加1000萬元。
國葯藥材已成「老賴」,欠款難收回
梳理中國醫藥集團的多份聲明可以發現,國葯藥材一直試圖打着中國醫藥集團下屬企業的名義對外開展合作,而國葯中藥多次聲明表示自2016年11月起,國葯集團通過國葯中藥在藥材股份的持股比例僅為25%,既非控股股東、也非實際控制人。
此外,國葯中藥還指出,國葯藥材還存在虛構股東大會會議,偽造股東大會決議、偽造國葯中藥董事簽字、偽造變造公司章程等違法行為,國葯集團、國葯中藥已依法提起訴訟並獲法院支持,對其偽造印章等涉嫌犯罪行為,已向公安機關依法報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年報披露後,高達14.09億元的應收款項就引起了交易所的注意,交易所在2024年5月份發出的問詢函中要求華仁葯業說明上述款項是否存在逾期無法收回的情形,並說明相關款項的可收回性、 壞賬準備計提的充分性及已採取的應對措施。
「國葯藥材近年流動資金周轉存在一定壓力,無法在結束業務合作後一次性還清款項,青島醫藥與國葯藥材就還款計划進行討論,雙方於2023年10月12日簽署了《業務合作框架協議書》,國葯藥材同意梳理公司及子公司範圍內可供抵押、質押、擔保的應收賬款、股權、房產、土地、生物性資產、在建工程、機器設備等財產向青島醫藥提供相應業務款項償還的增信措施。」華仁葯業在對深交所的回函中表示,2024年1月31日,青島醫藥與國葯藥材根據達成的共識進一步簽署《還款協議》,經雙方協商後原則上用3年時間清償完畢,並要求國葯藥材提供增信措施,簽署《增信措施承諾函》。
雖然簽署了多項協議,但是對於華仁葯業而言,想要收回欠款已經幾無可能。
企查查數據顯示,自2023年2月份開始,國葯藥材已收到32份限制高消費令,涉及總金額高達15.26億元,這其中還並不包括華仁葯業的欠款。而且自2024年5月份至今,國葯藥材已經接連9次成為失信被執行人。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國葯藥材官網披露的辦公場所已經是人去樓空。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本賬號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賬號將迅速採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賬號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