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場繼續演繹結構化行情,資金繼續賣出紅利、買入小微盤,且成交量明顯放大,主題投資漸漸走向極致化,關注高切低的調倉機會。
寬基指數層面,小微盤、科創板、創業板漲幅靠前,紅利指數、中證a50指數跌幅靠前。其中,萬得微盤股指數以2.42%的漲幅領漲,中證紅利以0.42%的跌幅領跌。
萬得deepseek指數高開低走,收漲0.36%,ai主題仍然強勁,但市場分歧增大。
拉長期限看,1月13日至今,萬得deepseek指數累計上漲85.12%,遙遙領先市場,積累了大量獲利盤。結合近期表現看,短期ai主題投資波動加大,應避免追高買入。
1月13日至今,市場嚴重分化。
寬基指數層面,中證2000、科創100漲幅均超過15%,紅利指數僅上漲1.32%,中證a50、滬深300和上證指數漲幅也不超過6%。
行業層面看,計算機、傳媒分別上漲33.78%和26.12%,斷層式領先;通信、社會服務、汽車漲幅均超過14個百分點;煤炭(-2.7%)、石油石化(0.7%)、家用電器、食品飲料、交通運輸、銀行等漲幅均不超過3個百分點。
上述極致分化,讓市場賺錢效應很分裂,投資者體驗不一。反過來看,極致的分化行情,帶來了結構性的買入機會,逢高止盈、逢低買入,仍不失為理性的選擇。
換言之,止盈盤不必退出市場,仍可通過調倉來保持倉位。相應的,當前市場資金凈流出壓力較小,對應大盤指數依舊穩定,不能輕易看空市場。
此外,對於科技倉位,即便止盈,也要留足夠的底倉。這一輪行情,可大可小,若真是系統性的科技資產重估,現在的漲幅並不算高;當然,這個邏輯也可能被證偽。但風物長宜放眼量,總歸要留足夠的科技倉位。
站在中長期視角看,科技資產的重估是大趨勢。如果沒有足夠的科技持倉,大概率很難在中長期跑贏指數。
站在短期視角,科技板塊短期積累大量獲利盤,疊加消費、順周期仍處於低位,很多資金會進行高切低,驅動消費、順周期板塊的補漲,繼而讓本輪行情進入後半段——普漲階段。
歷史統計來看,(1)春季行情平均持續57個交易日左右,上證綜指平均漲幅在20%左右。當前2025/1/13至2/14上證綜指漲幅5.4%左右,行情持續天數為25天,時間和空間仍顯不足。(2)節奏上,一般是科技先漲,消費和順周期補漲.
當前,市場仍處於科技先漲階段,消費和周期補漲行情值得期待。歷史不會簡單重複,只能邊走邊看。當然,要在車上看,而非空倉旁觀。
就今日行情看,截至收盤,萬得全a漲幅0.53%;中證a50、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和中證2000漲幅分別為-0.27%、0.21%、0.02%、0.52%和1.78%。
行業層面,通信、機械設備、環保、社會服務等漲幅靠前,均超過1.7個百分點;有色金屬、煤炭、傳媒、美容護理、銀行、建築材料等漲幅靠後,跌幅均超過0.5個百分點。

今日兩市成交金額19415億元,較上一交易日放量226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