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軟件服務是蘋果重要的營收組成部分。
而聊到這裡,「蘋果稅」通常是個繞不開的話題。
所謂「蘋果稅」,是指 App Store 中的應用獲得內購收入時,開發者需要向蘋果繳納收入 15% 至 30% 的手續費。
為了逃避這筆手續費,蘋果與其他廠商之間也進行了多次「交鋒」。
就拿去年 8 月,抖音愛奇藝直播間的會員權益下架事件來說。
由於蘋果稅的存在,iOS 用戶只能通過非官方渠道尋求更實惠的會員訂閱方案。

圖片來源:社交平台
而抖音直播間中這項服務的下架,背後多半也少不了蘋果的干涉。
最近,國內知名二手平台閑魚,同樣迎來了類似的整改命運。
根據不少 iOS 用戶反饋,現在進入閑魚平台搜索虛擬充值類關鍵詞,搜索結果就會被 App 屏蔽。
甚至於,搜索一些知名手游或是視頻平台的名稱,閑魚都會直接阻止這次搜索。
從彈出的界面中,也能看到「部分 iOS 用戶的會員及遊戲充值類商品暫不支持購買」的提示字樣。
而相比之下,通過安卓設備搜索同樣的關鍵詞,搜索結果則會正常顯示。
對於經常在閑魚平台淘優惠會員服務的 iOS 用戶來說,這顯然不是個好消息。

這其中,多半與蘋果官方的干涉脫不開干係。
說起來,近些年圍繞着「蘋果稅」,蘋果與開發者所產生的各種糾紛可謂數不勝數。
而實際上對於開發者群體而言,內部對此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比如對於小規格開發者們來說,他們更依賴 App Store 這個重要的軟件分發渠道。
在此基礎上,即便需要向蘋果繳納費用,整體賬面上還算過得去。
但對於互聯網大廠在內的大型開發者來說,本身在用戶中的知名度較高,且營收可觀,自然不願意被蘋果「薅羊毛」。
正因如此,大廠們對於「蘋果稅」的反抗也就更加積極。
比如去年 10 月,迪士尼就公開宣布,將不再支持通過 App Store 內購會員服務,而是需要用戶從官網支付訂閱費用。

圖片來源:IT之家
同時,可能是受到「蘋果稅」的影響,國內互聯網大廠們似乎也在嘗試開拓新的增量賽道。
據 Tech 星球去年 8 月送出的報道,微信的雲開發團隊正在打造一款名為「雲開發 AI 智能體」的應用平台。
該平檯面向開發者提供,可實現 0 代碼開發,打造專屬的個性化智能助手產品。
無獨有偶,同期螞蟻集團也傳出,正在開發一款名為「芝士餅」的 AI 搭建工具,方向與前者類似。
外界普遍認為,如果大廠們建立 AI 應用商店,最終則很可能採用與 App Store 類似的商業模式,依靠商店內的 AI 應用進行抽成。
可見對於廠商們來說,如何通過軟件生態盈利,甚至直接效仿「蘋果稅」增長營收,顯然更受關注。

圖片來源:社交平台
就目前而言,至少在近幾年內,「蘋果稅」多半還將持續存在,並對我們的軟件使用體驗造成影響。
就拿這回的閑魚事件來說,後續多半還將有更多 iOS 平台遭遇類似的整改。
但移動互聯網平台不會永遠是一片死水,各方在其中的利益博弈總歸會有個結果。
至於後續發展如何,還是讓我們繼續保持關注吧。
你對此怎麼看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