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新華社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強1月3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進城市更新工作。會議指出,城市更新關係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質的提升,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
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統籌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品質提升,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要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街區、廠區和城中村等改造,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完善城市功能,修復城市生態系統,保護和傳承城市歷史文化。
要加強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盤活利用存量低效用地,統籌用好財政、金融資源,完善市場化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更新。
要支持各地因地制宜進行創新探索,建立健全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機制,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城市更新是指在我國城鎮化發展接近成熟期時,通過維護、整建、拆除、完善公共資源等合理的新陳代謝方式,對城市空間資源重新調整配置,使之更好滿足人們的期望需求,更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實際。
大力實施城市更新,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明確要求。

2024年3月15日拍攝的上海市靜安區談家橋城市更新項目建設工地(無人機照片)。
住房城鄉建設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新開工5.6萬個,更新改造小區內各類老化管線超過5萬公里,加裝電梯2.5萬餘部,增設停車位超過50萬個。全國106個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取得積極成效,19個省(市)打造37個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樣板,386個城市新建2254個養老服務設施。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高度,對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質量作出的重大部署。」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團隊首席分析師、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首席專家楊暢認為,現階段,我國實施的城市更新,具有深刻的時代特徵,有別於傳統以舊改、棚改為主要內容的改拆整建工作,進一步轉向改善城市面貌和提升居住品質。
城市更新內容十分豐富,不僅包括既有建築更新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區建設、活力街區打造,還包括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城市生態修復。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在接受風口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將帶動相關上下游產業鏈發展,有助於促進房地產業市場穩定發展,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也是適應城市發展新形勢、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多地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工作,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打開新空間。目前,住房城鄉建設部總結各地在建立城市更新工作組織機制、完善城市更新法規和標準等方面經驗做法,已印發三批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可複製經驗做法清單。

這是2024年10月9日拍攝的重慶磁器口古鎮景象(無人機照片)。
有序推進城市更新,仍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在2025年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和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中,城市更新佔有一定比例。
在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住房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要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謀劃實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項目,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並鼓勵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舊住宅。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城市更新工作事關民生,能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有助於提升城市面貌和競爭力。同時,在短期有助於盤活存量,優化資源配置,刺激投資和消費,提振有效需求,進一步穩定經濟增長。
嚴躍進也認為,在新一輪經濟穩增長方面,城市更新將發揮好更大的功能和導向作用,意味着2025年各地城市更新工作後續將持續發力。
城市更新一頭連着民生福祉,要惠民生、補短板;另一頭連着城市發展,更新的也是一座城市的競爭力和活力。
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統籌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品質提升,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楊暢認為,這是要將城市更新納入城市整體建設的角度考慮問題,從粗放型外延式發展,轉向集約型內涵式發展,建設重點既有利於帶動增量,同時向提升城市品質為主的存量提質改造轉型。因此,下一階段的城市更新工作,有望對城市空間結構的重新布局、土地資源的重新開發、經濟利益的重新分配和區域功能的重新塑造,發揮出更為關鍵和重要的作用。
「城市更新是一項系統的大工程,涉及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合作機制,統籌用好財政、金融資源,完善市場化融資模式,廣泛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周茂華說。
(大眾新聞·風口財經記者 劉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