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忙到飛起,不少企業主動找上門,諮詢入駐相關問題。」近日,記者走進位於臨空港大道和革新大道交匯處的理想科學城,項目招商總監雷鳴邊帶記者前往展示中心邊跟記者說著。
沙盤前站定,記者看到,「已招商」的小牌豎起不少,「目前,理想科學城已招引了一批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等領域優質企業,意向簽約的近40家企業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佔比超過80%,專精特新企業佔比約30%。」
理想科學城選址國家級武漢吳家山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位於臨空港大道與革新大道交會處西南側,項目總投資65億元,佔地面積約650畝,總建築面積超100萬平方米。
「理想科學城」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效果圖。
2000年,作為東西湖區向工業化進軍的先鋒,吳家山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掛牌。最初劃定面積為107國道以南、團結大道以北、五環大道以西、九通路以東,總面積為1平方公里,後擴大至2.36平方公里。這裡曾經引領了無數個東西湖區第一,孵化出一批製造類、生物醫藥類明星企業如長興電器、回盛生物、維斯第。
隨着東西湖區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園區內企業同樣迎來飛速發展,但受制於園區內土地空間難以拓展、基礎設施配套滯後,園區內骨幹企業無法伸展拳腳,紛紛另闢新地再謀發展。
骨幹企業陸續外遷,留下來的企業能級不高,吳家山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逐漸落寞,未能在東西湖區新一輪發展中起到定鼎挑梁的作用。
「依託全區現代產業體系的蓬勃發展態勢,吳家山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必須騰籠換鳥,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高地,進而在全區經濟發展大局中再挑重任。」東西湖區高新產業辦負責人告訴記者。
2023年是武漢的「項目投資攻堅年」「城市更新年」,理想科學城作為東西湖區規劃的2.36平方公里省級重點舊改項目承載區,將園區產業轉型、城市有機更新和「雙創」融合發展一體推進,剝離園區里附加值低的低端製造業,精細繪製產業招商地圖。
在2023年武漢全球招商暨一季度項目簽約大會上,吳家山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這一地塊脫穎而出,得到新想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青睞,投資65億元打造「理想科學城」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整體建成投產後,預計將引入企業超500家、人才超3.6萬名、創新中心超10家。」
藍天白雲下,理想科學城工地上機器轟鳴,近1000個標準停車位的車庫、智慧餐廳、露天景觀台等建築分區域施工,井然有序。
項目工程部經理王宇介紹,一二流水片區預計今年年底主體結構封頂,明年年底交付使用;三四流水片區計劃2026年9月整體交付。
理想科學城項目施工如期推進 。
「項目2023年3月簽約落地後,產業招商便與建設施工齊頭並進。」雷鳴告訴記者,理想科學城的招商目標非常聚焦,以數字經濟為主題,將引育一批人工智能、高端醫療等領域頭部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入駐,打造東西湖數字技術研發策源地、數字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和總部型數字經濟高地;招商策略也非常清晰,注重「鏈式招商」,讓新進企業與園區已有企業形成產業鏈,致力讓「上下樓」成為「上下游」。
「我們就是奔着產業生態而來的。」綠志島(武漢)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新材料技術研發、有色金屬合金製造的企業。「產業園建成後,公司可以就近找到上下遊客戶。」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看了很多項目,理想科學城是我最合心意的產業園。」從事電子產品銷售、軟件開發、技術服務的武漢安芯達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對年輕的招商團隊讚賞有加,「從拜訪企業到考察選址、落戶註冊的全流程,他們全程跟進貼近服務。」
理想科學城展示中心內部效果圖。
與此同時,區高新產業辦全力當好項目「店小二」,在「水、電、路、氣、網」等基礎配套上下足功夫,全程落實幫辦代辦服務,對重點企業提供專人專企「點對點」服務,幫助企業申報各類惠企政策。
據悉,理想科學城已被納入武漢市2024年「市級重大項目」,成為城市發展新名片。
「政府主導、企業開發、招商引資等方式盤活了這個老舊園區。」區高新產業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理想科學城項目的牽引下,吳家山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將加快產業轉型、提檔升級步伐,成為全區產業轉型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引擎。」
(來源:東西湖區融媒體中心)
【編輯:陳明】
【來源:武漢臨空港】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