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丨做大區位優勢,推動科技創新與新興產業雙向奔赴

2024年05月17日09:11:24 財經 9134

專家點評丨做大區位優勢,推動科技創新與新興產業雙向奔赴 - 天天要聞

專家點評丨做大區位優勢,推動科技創新與新興產業雙向奔赴 - 天天要聞

山東財經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部部長、mpa中心主任 張紅鳳

當前,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提高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水平,有助於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有助於形成優質

高效多樣化的供給體系,有助於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

和國際影響力持續增強,有助於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濟南市長清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較強的工業基礎和科技創新能力以及積極的發展態度和成果,

對重塑長清產業新格局、推動科技創新與新興產業雙向奔赴、因地制宜把握新質生產力實現路徑起到重要支撐作用。在今後的發展中,長清應以科技創新與新興產業為著力點,着眼於未來四大產業,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實現方式,做大區位優勢,實現能級跨越。

一、完善科創體系,提升新質生產力核心競爭力

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可以提升長清區產業核心競爭力,實現新能源汽車裝備及零部件、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的供應鏈自主可控。積極引進海內外高層次創新人才和團隊,同時加強本土創新人才的培養和激勵,為創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激發他們的創新活力和創造力。加強長清企業與域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形成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創新體系,通過共享資源、聯合研發和人才培養等方式,提升產業的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二、用好人才資源,激發新質生產力核心驅動力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做好「人才」文章。長清坐擁大學城,有着無可比擬的人才優勢。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優化域內教育資源配置,加強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銜接與融合,構建適應長清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新體系。注重培養在校師生和企業職工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跨界融合能力,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進政策,加大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拓寬引才渠道,加強國內優秀人才的挖掘和培養,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

完善全區人才激勵機制,加大科研成果轉化獎勵力度,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倡導敢為人先、勇於冒尖的創新精神,鼓勵科研人員大膽探索、挑戰未知領域。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嚴厲打擊學術不端行為,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

三、促進地企溝通,守護新質生產力核心凝聚力

在調研過程中,能切身感受到長清企業與政府之間良好的互動氛圍。加強地企之間的合作與協調,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產業的協同發展,是新質生產力培育和發展必需的環境和條件。建立健全地企溝通機制,有利於推動形成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圍。區政府各部門應積極主動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和化解矛盾,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地企雙方可以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如每季度或每年召開一次聯席會議,總結合作進展,討論存在的問題,並確定下一步的工作計劃和目標。根據實際需要,不定期地召開專題會議或協調會議,解決特定問題。同時,加強信息共享,地企間及時傳遞政策、市場、技術等方面的信息,及時把握髮展機遇,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凝聚力。

四、強化未來布局,培育新質生產力核心創新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在培育新質生產力核心創新力的過程中,長清未來產業需圍繞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進行深度布局,加強創新體系建設,提高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創新和技術突破,通過建設創新平台、培育創新主體、優化創新環境等措施,推動未來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壯大,以創新驅動引領四大產業體系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新時代新征程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客觀要求,是推動生產力迭代升級、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當前,長清區完全可以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實現路徑再出發,努力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濟南日報記者肖明君)

來源:濟南日報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5月9日,黑龍江證監局對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等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黑龍江證監局提出,2023年1月至9月,珍寶島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有限公司因未按時償還向哈爾濱湖時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雙笙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