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喜歡把創業神話化,覺得創業比打工高人一等,事實怎樣

2024年04月19日16:25:04 財經 1301


為什麼我們喜歡把創業神話化,覺得創業比打工高人一等,事實怎樣 - 天天要聞

我們社會是全世界最熱衷創業,更是創業人數最多的,創業在我們社會裡被賦予了無盡的光環。

每天打開手機說的成功人士,都是創業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的關注度遠遠超過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

衡量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往往是他敢不敢創業,他創業成不成功,他賺了多少錢,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社會價值觀。

而很多高學歷的專業人士,對社會對國家有着很大貢獻的人關注度並不高,大家更願意崇拜一些賺錢能力強的人。

很多發達國家對創業者並沒有那麼大的關注度,除了個別做出傑出成就的企業家關注度高外,大部分創業者都是默默無聞,這些創業者也並沒有感覺自己高人一等,對他們來說創業只是另外一種謀生手段,並沒有給自己賦予多大的光環,打工者也沒有感覺比創業者地位低。

社會上也沒有像我們那樣積極的鼓勵大家創業,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更加不會和創業賺錢綁定在一起。

而反觀我們社會的老百姓崇拜的人都是創業者,賺錢能力強的人,這種價值觀可以說已經根深蒂固。

特別一些出來創業的人,總感覺自己比別人高人一等,有一種比別人成功的優越感和成就感,在他們眼裡我出來創業不管是什麼行業都比你打工強。

一些開餐館一年賺幾十萬內心卻看不起高學歷年薪幾十萬的白領,認為他們開餐館賺錢的比這些高學歷的白領強,感覺更加有成就感,但其實開餐館的門檻很低。

一些上市公司的職業經理人,哪怕他把公司上升到更高的高度,把公司的市值帶到過千億,依然有很多人質疑他的能力,因為他不是創業者,很多人喜歡說他們只是打工者而已,用這個理由否定他們的能力,因為他們的內心只崇拜創業者,而且有這種膚淺想法的人還不少。

我曾經也有這樣的想法,在我心目中不管你做什麼工作,學歷多高能力多強都不如我出來創業。

有句老話我曾經很認同,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就是這種價值觀我出來創業,並不是我能力比別人強。

我聽了很多雞湯,網上很多人鼓勵我們創業,但往往很少聽到有人叫你放棄創業。

我創業選擇了開餐館,主要原因是門檻低,做了十年餐館,最高峰時六家店,年入百萬,當時很多白領到我的飯店吃飯,其中不乏一些年入百萬的,但在我的心目中他們都不如我。

因為我覺得他們只喜歡活在自己的舒適區,不敢出來創業,因為這種愚蠢的想法我否定了他們的能力和學歷,心裏非常的膨脹。

賺到錢後我毫不猶豫買房買豪車,在親戚朋友面前感覺很有面子,自認為能力很強,甚至覺得自己比打工者高人一等。

疫情幾年把我打回原形,主要原因是自己認知不足,管理更是一塌糊塗,根本就沒能力管理這麼多店,雖然有多年的創業經驗,但認知水平還是沒跟上。

到了已經無法經營下去時,每個月都在虧錢,也沒有好的辦法去改善這種困境 ,但依然還相信自己有能力扭轉這種局面,總覺得疫情過後就能好起來。

疫情過後就開始賣房賣車,但還是沒能撐住,只好到處借錢艱難維持,其實到了這種狀態借的錢基本上都是打水漂,但自己沒有意識到,一直到借無可借才無奈放棄。

本來應該早就抽身及時止損,但想通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到了負債纍纍的地步。

這次的經歷告訴我,自己能力真的一般,以為自己是一條龍其實一直都是一條蟲,賺到錢只是運氣好大環境好,能力其實真的很普通並不比別人強。

當大環境不好運氣不站在你這邊,需要你發揮自己的能力時,才發現你的想法,你的能力你的努力都不怎麼樣,很多時候你的付出都是徒勞無功,甚至還讓事情變得雪上加霜。

像我這樣的創業者可以說不計其數,大部分創業者都是這樣。我認識不少曾經身家過千萬,到後來都是因為認知不足而破產,甚至負債纍纍一蹶不振。

現實東山再起真的沒多少,如果是負債狀態想東山再起,比創業時要難一百倍。

如果有想創業的朋友真的要謹慎,現在的環境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不要高看自己要有足夠的認知水平,不要太相信網上的雞湯而去創業,一定要對自己能力有足夠的認知。

最重要懂得及時抽身,不要相信一些企業家說的,創業最重要是堅持這句話,這句話只適合他們個別的人,大部分相信這句話的人最後都是負債纍纍。

我認識很多能力很強的人,因為這句話從幾千萬的身家到最後負債纍纍,懂得及時止損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當你到了每個月都虧損,而且資金鏈斷裂,就不要不顧一切借錢翻身,都到了這種狀態只會讓你越陷越深,不如及時抽身等有機會再拼,成功率會更高。

這就是我對創業的個人看法,到現在我依然不明白為什麼我們社會把創業那麼神話化,那麼崇拜創業者,都喜歡把一個人的成功跟創業綁在一起,難道我們除了創業者其他的精英人士都不如他們成功嗎?

還是我們特別懂得經商,經商是我們的強項,我們經商的能力比其它國家的人更強呢!

德國企業應該很成功吧,起碼他們的經商的模式是健康發展的。

德國一位經濟教授這樣評價過我們的創業者,他大概的意思是「中國的創業者表面上好像很善於經商,其實並不是真正經商很厲害,只是他們很勤快,很多時候都是以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來維持創業,假期也不會去度假,甚至還在工作,每天工作時間很長,靠廉價收益來獲得利潤,靠犧牲自己的利益來維持經營,這不是真正的經商之道。」

這句話雖然不是全都對,但還是有一定的道理。我們確實很卷,沒有一個地方比我們的市場更加內卷。

這跟我們的社會價值觀有一定的關係,我們都想創業來證明自己改善生活,喜歡用賺錢的能力來評價一個人的成功與否。

市場就這麼大 ,大家都想分一杯羹,都湧入到創業這條路,必然造成惡劣的競爭,越來越內卷,最終也必然淘汰一大批的創業者。

我們不應該過度去神話創業者,還有很多各行各業的精英都是很成功,他們的貢獻並不亞於一些企業家,也值得我們崇拜,值得我們學習。

創業並不是改善生活改善地位的唯一途徑,少喝一些叫你去創業的雞湯,現實告訴你每年創業失敗的人比進場創業的人要多,創業失敗負債纍纍的人更是多不勝數,

現在的環境不像以前,再這樣內卷下去,環境只會更差,發展越來越不健康。

我們需要一個健康的市場和良好的創業氛圍。而不是一個內卷的市場,更加不需要一個人人都想創業的氛圍。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新一輪反內卷衝鋒號吹響,新興產業民企佔比高需因業施策 - 天天要聞

新一輪反內卷衝鋒號吹響,新興產業民企佔比高需因業施策

新一輪反「內卷式」競爭衝鋒號吹響,不僅包含鋼鐵、水泥等傳統產業,還涉及民企佔比較高的光伏、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等新興產業。 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要求,依法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成為國家層面給出的反內卷政策新信號。 7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稱「工信部」)主持召開的...
巨頭接連進場,東中部樞紐之爭再起? - 天天要聞

巨頭接連進場,東中部樞紐之爭再起?

每經記者:唐俊 每經編輯:楊歡圖片來源:攝圖網_507763757專業貨運機場的想像力有多大?作為全國首個獲批的專業貨運樞紐機場,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公布最新數據——上半年國際貨郵吞吐量22萬噸,較2024年同期增長252%;貨運航班量闖入全國
我們一起看蘇超——江蘇銀行上海分行 「金融+體育」助力市民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們一起看蘇超——江蘇銀行上海分行 「金融+體育」助力市民美好生活

7月6日晚,上海月星環球港5樓環球廣場化身足球熱情的海洋——江蘇銀行上海分行在此精心策划了「我們一起看蘇超」主題活動,通過高清大屏同步轉播,帶領數百名滬上球迷沉浸式體驗2025江蘇銀行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以下簡稱「蘇超」)第六輪淮安與常州的焦點對決。這場跨越地理界限的足球之約,不僅讓觀眾近距離感受綠茵場上...
信泰人壽舉牌華菱鋼鐵背後:年內險資已至少舉牌19次 - 天天要聞

信泰人壽舉牌華菱鋼鐵背後:年內險資已至少舉牌19次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張益銘近日,信泰人壽發佈公告稱,通過傳統賬戶保險責任準備金於二級市場增持華菱鋼鐵69.09萬股股票,佔總股本的0.01%。本次權益變動後,信泰人壽持有華菱鋼鐵股份比例達到5%,觸及舉牌線。信泰人壽表示,根據《關於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保監發[2014]13號)和《關於優化保...
橫琴五年產業發展藍圖出爐;無人配送車落地橫琴丨橫琴財報 - 天天要聞

橫琴五年產業發展藍圖出爐;無人配送車落地橫琴丨橫琴財報

編者按: 橫琴財經風向標,每周一讀見真章。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日新月異,有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有企業融資的佳音、產品上新的盛事,處處涌動着商氣、人氣與煙火氣。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推出《橫琴財報》欄目,以周報形式發佈橫琴最新前沿資訊,包括融資風向、企業動態、對澳合作、政策紅利等,讓各界人士從全方位、多...
五天四板,強勢爆發 - 天天要聞

五天四板,強勢爆發

今天是量化新規落地首日,A股縮量明顯,全天成交1.23萬億,上個交易日為1.45萬億。但在縮量的情況下,A股今天沒有太大的跌幅,上證指數甚至收紅。目前市場依然觀望情緒濃厚,但拋售壓力有限。板塊上,電力股逆市爆發,韶能股份、華銀電力、世茂能源
百億市值上市公司董事疑似墜樓去世,年僅54歲 - 天天要聞

百億市值上市公司董事疑似墜樓去世,年僅54歲

大魚財經記者注意到,浙江省建設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浙江建投」)(002761.SZ)於7月3日公告稱,集團職工董事沈康明於近日不幸去世,年僅54歲。另有消息稱,沈康明疑似墜樓身亡。7日17時許,記者多次撥打浙江建投公開電話進行求證,但未有人接聽。公告截圖公開資料顯示,沈康明1971年7月出生,浙江安吉人,在職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