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MG青島廣電·回瀾聽濤出品】
一年一度,春天的盛會再次開啟。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圖片來源:新華社
報告中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糧食產量1.3萬億斤以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作為備受矚目的全年增長目標,5%左右的預期意味着,在2024年這個重要歷史節點,中國將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
圖片來源:新華社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在強調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實現5%左右的預期增長,能夠為保障民生就業、維護金融穩定提供重要基礎,能為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紮實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有利的環境。
作為東部沿海重要中心城市,經濟大省的「龍頭」青島無疑要提速發展為實現全國目標貢獻力量。而梳理政府工作報告也不難發現,青島確實在現代產業、科技創新、擴大內需、民營經濟、高水平開放等多個方面具備穩固的基礎和優勢,理應更加積極地融入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主戰場,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升城市勞動生產率和核心競爭力。
全國兩會的召開進一步明晰了城市的發展思路,青島正積極運筆着墨,以實幹作答,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青島新篇章」。
01
首要任務中的青島擔當
步入2024,政府工作報告將「首要任務」落在了產業發展上。
報告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放在了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務的首位,提出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在青島,產業發展同樣處於優先位置,日益堅實的實體根基為城市完成這項「首要任務」塑強優勢。
2023年,青島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海洋裝備、食品飲料等產業增加值均增長10%以上,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6%,虛擬現實、新型顯示等一批新興產業專業園區拔地而起,為向前發展積累產業厚度。
來到今年,2024年青島市重點項目、2024年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接續發佈,195個項目集中開工,為產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同樣為青島緊抓發展機遇提供硬實支撐。
在謀求高質量發展的語境下,產業的「新」需要科創的賦能。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要求,而青島在發展過程中也抓住了「新」的關鍵。
青島提出「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上奮力爭先」,並在市科技工作會議上明確「1264」的工作體系,為「科創+產業」劃定更加清晰的路線圖。
在未來,青島將實施創新鏈產業鏈融合、企業創新能力提升、重大創新平台賦能、科技成果轉化突破、海洋科技創新築峰以及開放創新生態優化共「六大行動」,力爭全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1%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突破9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10000家;規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67%左右。
更活躍的科創為產業帶來更強勁的推動力,服務大局、聚力發展,青島展現擔當。
02
圍着項目轉,千方百計擴內需
無論是回顧去年工作,還是部署今年的重點任務,「外部因素」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頻頻被提及。風險與機遇並存之下,找准擴大內需的關鍵點是盤活超大規模市場的充分必要前提。
着力擴大內需,青島始終在統籌有潛能的消費和有效益的投資。
要激發消費,需順應消費升級、下沉、融合等趨勢,聚焦重點領域、重點群體。作為北方消費第二城,青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2023年突破了6000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是尤為突出的亮點——零售額實現107億元,同比增長40.2%。這樣的大宗消費表現,註定了其今年仍是青島提振消費的關鍵引擎。
另據《青島市培育發展新型消費釋放消費潛力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要創建具有青島特色的標誌性新型消費應用場景30個,培育本土新型消費領先企業30家……以市、區相關重點項目為牽引,青島將打造一批數字街區、消費體驗中心、創意時尚中心,積極發揮促消費、擴內需的骨幹城市作用。
消費和投資從來不是割裂的,而是具有緊密互動關係的。消費是生產的最終目的,也是生產的動力所在,投資則是實現這個最終目的的重要手段。進入龍年以來,圍繞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青島頻頻更新大項目落地、投建清單。
1月末,公布2024年總投資1.43萬億的588個市年重點項目;2月末,涵蓋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產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195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值得一提的是,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呈現放緩趨勢的大前提下,195個項目中有一半以上是先進制造業項目,且多分佈於近年來青島布局的產業新領域新賽道。
緊接着3月初,青島發佈2024年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名單,其中僅有91個項目與市重點項目重合。儲備之充分、紮實,不僅佐證城市持續優化的投資環境,同時也將繼續高效調動多元主體投資的積極性,呼應消費所需,形成良性循環。
03
改革開放,城市「向上」
面對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的發展現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互利共贏」,繼續打開開放大門,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作為沿海開放城市,在世界範圍內擴大自身影響力,青島責無旁貸。改革開放對於青島而言,既是需要履行好的發展任務,也是向上攀登的機遇所在。
在山東省召開全省高水平開放暨高質量招商引資大會之後,青島也進一步召開高水平開放暨高質量招商引資大會,傳遞出優化營商環境,向外招商引資的積極信號。
對外開放本身就是青島的鮮明特徵,國家戰略與區位優勢疊加,營商環境加持,益海嘉里、歐力士等跨國企業「追投」青島,去年一年新引進世界500強投資項目31個。截至2023年12月31日,青島市實有外資企業13840戶,實有外資企業註冊資本1703.01億美元,已經擁有了承接優質外資項目的發展經驗和發展土壤。
將優勢化為增量,圍繞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招商引資,青島研究制定《2024年青島市招商引資行動計劃》,未來將瞄準產業發展需求引入一批優質項目,也將發揮「鏈長制」作用,以產業鏈為單位積極「走出去」延鏈補鏈。上合示範區、自貿片區加速起勢,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等國際盛會搭建廣闊平台,中歐班列、海上航線鏈接起89個國際友城,描繪出更為廣闊的發展圖景。
另一方面,青島正加快制度型創新,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全面對標國際一流水平,聚力優服務提效能強保障,持續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日益提升的營商環境從內部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為城市進一步對外開放提供發展底氣,帶動城市完成自我突破。
人勤春來早,奮鬥正當時。全國兩會定下發展目標,青島已然做好準備,以實際行動聚力作答。
本期責編美編 :劉啟悅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業務合作,可以聯繫:
濤君期待與各界精英攜手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