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新一年的春節將至,各家快遞的「春節不打烊」計劃再次啟動。回顧2023年,國家郵政局在日前公布了2023年郵政行業運行情況,相比2022年快遞業務量2.1%的增速,2023年行業取得19.4%的增長,全年達到1320億件的情況下,2024有望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而與此同時,2023年,已經有24座城市加入「百億俱樂部」,24座城市的快遞業務收入超百億元。其中,東部地區的廣東、浙江、江蘇位列前三,三個省份快遞業務總量達708.4億件,佔全國總量53.6%。
具體來看,前10名中包括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北、河南、福建、安徽、湖北、上海。

而從區域維度觀察,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3年,東、中、西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分別為75.2%、16.7%和8.1%,與上年同期相比,東部地區快遞業務量比重下降1.6個百分點,中部、西部地區則分別上升1個百分點、0.6個百分點。
以遙遙領先的廣東為例,2023年,廣東省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14.7%,佔全國比重為26.2%;快遞業務收入完成2826.6億元,同比增長12.6%,佔全國比重為23.4%。截至2023年,廣東已達成快遞業務量連續15年穩居全國首位的成就。
日前,2024年廣東全省郵政管理工作會議預測,2024年廣東全省快遞業務量、業務收入將分別完成380億件、3050億元,同比增長10%和8%左右。
而從業務量50強城市的分佈來看,廣東最多,共有廣州、深圳、揭陽、東莞、汕頭、佛山、中山、潮州、惠州等9個城市位列快遞業務量全國前50強。尤其是前10強中,廣東就有5個。
東部城市的快遞業務量比重「一騎絕塵」,也和當地的產業發展情況有關。東南沿海地區的輕工業發達,服裝、日用品等生產企業多,這決定了電商與快遞發展的基礎。此外,快遞業和製造業的結合成為行業尋求新增長、拓展新市場的重要突破口。

在廣東,快遞與製造業融合發展項目庫入庫項目達200餘個,郵政快遞已逐漸成為製造業的流動倉庫;浙江是快遞大省,也是快遞業「兩進一出」工程全國首個試點省份,截至今年1月,浙江累計培育「快遞進廠」協作企業2224家;江蘇則形成了以常州汽車零配件、泰州和連雲港醫藥、無錫和蘇州服裝化妝品等為代表的一批產業融合典型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揭陽在排名上超過了「電商之都」杭州,主要得益於廣州的服裝生產加工產業鏈和專業市場轉移到了揭陽,業內也出現了「北義烏、南揭陽」的說法,快遞企業更是在揭陽大力建設物流園區。
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馬仁洪表示,這兩年社會消費領域的快遞基本穩定,快遞行業還需要開闢新市場,轉向生產製造業,由社會消費轉向製造業工廠。
「快遞行業進入了生產供應鏈的鏈條,能推動『兩業融合』更加穩固,上下游製造業有了保障,也可以引入供應鏈金融。不只是用快遞物流降低成本,最終要實現『兩業融合』,讓物流業賦能製造業,帶來更多的社會資源和網絡,能夠大力支持製造業發展。」馬仁洪說。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隨着快遞進村提速農特產品出山、電商與快遞企業在中西部地區的布局加快,未來中西部地區省份的比重將持續上升。
代表性的地區就是新疆。新疆是2023年快遞業務量增長的一匹「黑馬」,僅2023年烏魯木齊市快遞業務量(不包含郵政集團包裹業務)累計完成20066.94萬件,同比增長89.66%,首次突破2億件。根據新疆郵政局數據,2023年新疆「雙11」快遞當日處理量首次突破500萬件,創歷史新高。
2023年11月1日,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啟動建設。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提出建設聯通歐亞的綜合物流樞紐。目前,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在烏魯木齊機場附近已建成多個物流園區,入駐了順豐、中通、郵政、京東等快遞物流公司,倉儲面積近25萬平方米,年快遞量超過5億件。
文、圖丨記者 杭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