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行業,不犯錯,比追求機會更重要!
在投資行業,最重要的是不犯錯而不是追求機會,否則就會打斷複利力,所以寧可錯過,不要犯錯。
但是通常人們很難放棄機會,總是容易追漲殺跌,結果就是不斷犯錯。所以投資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放棄機會,放棄絕大多數看似唾手可得的「機會」,要去追尋甜蜜區的球,才能實現複利增長。
不要每個球必打,不要試圖抓住每一個機會,不要試圖去追上那匹最快的馬。
沒必要每個賺錢的都去參與,參與那些自己真的懂,而且有時間一直跟蹤的項目。這樣才能讓自己在某一個項目上更加了解,從而做出正確決策。只有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才有機會成功,才能精準命中目標。
巴菲特說:有各種各樣的生意我和查理都不明白,但這不會導致我們熬夜。這就意味着我們要放棄他們並繼續尋找下一個,這就是個人投資者應該做的。
巴菲特在2017年的紀錄片《成為沃倫·巴菲特》中曾說過:
我能看見1000多家公司,但我沒有必要每個都看,甚至看50個都沒必要。
投資這件事的秘訣,就是坐在那兒看着一次又一次的球飛來。很多人從開始就會喊快打呀,別理他們,只需等待那個最佳的球出現在你的擊球區。
巴菲特曾經說過,想要當一位優秀的投資者,不妨想像自己是一場棒球賽中的擊球手,但無須被迫擊球。他們可能向你投過來45塊錢的通用電氣,你不一定要揮棒;他們也可能向你投過來28塊錢的微軟,你還是不一定揮棒。他們不停地投,而你就耐心地等着,不想揮棒的時候就不用勉強。這樣,總是你佔主動。你可能6個月沒有揮棒,最後,當你等到自己想要的好球時,你就一棒把它打得不見蹤影。你一定得耐心!
《聰明的投資者》告訴我們:投資要有耐心,要有約束,並渴望學習;此外,還必須能夠駕馭你的情緒,並能夠進行自我反思。
投資的全部意義並不在於你所賺的錢比一般人要多,而在於所賺取的錢足以滿足自己的需要。衡量投資是否成功的最好辦法,不是看你是否戰勝了市場,而是看你是否擁有一個有可能使自己達到目標的財務計劃和行為規範。最終,重要的是聰明的投資者不在乎自己是否比他人提前到達終點,而是確保自己能夠順利到達終點,而且他們是可以到達終點的長跑運動員。
投資活動並非是一場戰爭或一場生死較量,也並非要在別人的遊戲中打敗他們,而是要在自己的遊戲中控制好自己。不是尋找漲幅最大或跌幅最小的股票,而是防止自己成為自身最大的敵人——不要僅僅因為市場先生說「買入」,而高價買入,也不要因為市場先生說「賣出」,而低價賣出。
經濟思維看世界,周期思維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