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冰 | 北京報道
10月27日,極兔速遞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當日總市值超千億港元。但可能並不是很多人都知道,這家誕生於印尼、僅用了8年時間就實現全年包裹量超過150億件的「黑馬」企業,一開始只是中國手機出海的「副線故事」。
2013年,OPPO蘇皖地區負責人李傑受命開拓印尼市場,他帶領幾個人從零開始,只用了2年時間就拿下兩成市場份額,衝到印尼第二,僅次於原本處於絕對主導地位的三星。但當地沒有合適的物流快遞服務商,這在當時成為了OPPO向上衝量的一大瓶頸,於是李傑只能自己成立一家物流快遞公司。
2019年,已經發展成印尼第一大、東南亞第二大快遞公司的極兔速遞迴國,以驚人的發展速度攪動了國內已經穩定的行業格局,這也吸引了很多人對印尼的關註:印尼「留學」回國為何能這麼猛?實際上,中國手機印尼故事的精彩不止於此。

OPPO印尼雅加達工廠一角 受訪者供圖
「夢開始」的東南亞和「糧倉」印尼
2010年前後,中國手機品牌在國內市場佔據主導地位之後,掀起了第一輪出海潮。出發較早的OPPO在2009年選擇泰國作為出海第一站,開始以東南亞為起點,探索海外市場。
OPPO亞太區總裁師帥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回憶:「當時有一種非常強烈的站在時代潮頭的感覺,中國品牌的出海將是一個大機遇。因為國內的消費電子市場十分龐大且競爭激烈,如果一家企業能在中國站穩腳跟,意味着你的產品放到國際市場,不僅產品非常有競爭力,供應鏈成本也有優勢。」
師帥認為,當時中國在消費電子領域,尤其是手機這一品類,產品力已經與國際品牌不相上下甚至更好,要做的只是將這些優勢在不同市場講清楚,在消費者中形成品牌力,就能成功。
於是,OPPO、vivo、小米等中國頭部手機品牌紛紛揚帆出海,開啟全球化戰略。以OPPO為例,師帥透露,2018年起,OPPO劃分亞太、歐洲、南亞、中東非、拉美等大區,設立區域總部,管理所在區域,以適應不同地區市場的本地化需求。2019年起,OPPO的海外銷量佔比就超過了50%。截至目前,小米、vivo的海外業務也都已經佔據半壁江山。
在中國手機廠商們的海外布局中,幾乎都選擇東南亞作為全球「夢開始的地方」,而業內也一直有這樣的說法:「全球先看東南亞,東南亞先看印尼」,印尼更是被稱之為「糧倉」。因為印尼是世界人口第四大國,擁有將近3億人口,市場潛力大。而且由於年輕人比例很高,對消費電子產品偏好度很高,比如印尼人均手機使用時長全球第一;TikTok海外用戶數排名印尼僅次於美國;Facebook用戶數印尼排名全球第三;Instagram全球排第四……
尤其是對比充滿「愛恨情仇」的印度、撕扯拉鋸的歐洲、匯率大幅波動甚至政變都不少見的中東北非拉美,東南亞雖然也充滿挑戰,但擁有龐大消費人群、營商環境也相對穩定。「雖然『採礦』難度很大,但東南亞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大市場。」師帥說。
從0到1,印尼全覆蓋
蛋糕誘人,但吃到口中,並非易事。
2013年,作為最早進入印尼的中國手機品牌,OPPO開始了與三星的對戰。打法可能你也並不是陌生:只要OPPO進入一個市場,就會讓當地消費者被OPPO的綠色所包圍:拿下最黃金地段的廣告位、佔據當地電視台的最熱門廣告時段、請最紅的明星代言、贊助最火爆的體育賽事,甚至讓掛着OPPO廣告的單車和摩托車隊放着音樂走遍城市村鎮的大街小巷……
當然最為重要的是即使在印尼這個「萬島之國」,OPPO也做到了從首都雅加達到各個省的省會城市,再到每一個縣甚至更小的鎮,消費者都能夠找到OPPO的銷售點。「OPPO的下沉做得非常深,每一個層級都能全部覆蓋。不管你在印尼去哪兒,都能看到OPPO。」OPPO印尼CEO JIM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這套被稱為「人民戰爭」的打法,不僅是OPPO在國內市場的致勝法寶,在印尼也同樣非常奏效。不僅讓OPPO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就拿下了印尼市場超過20%的份額,目前更是已經連續三年(2020-2022年)超過三星,成為印尼市場的第一名。
JIM還透露,經過十年的發展,目前OPPO在印尼已經擁有超過2萬名員工和6500萬的活躍存量用戶。但更令人吃驚的是在這2萬多名員工里,中國人只有幾十個,可以說是員工本地化率最高的印尼中企,甚至不用加上之一。「我們還有約150名印尼當地員工是從一開始就在OPPO工作,到現在已經十年了。」他說。
談到OPPO印尼的成功秘訣,JIM表示:「其實也沒有什麼大秘密,就是OPPO的本分文化。」
「比如,無論是運營商,還是頭部渠道商,他們也並不希望只有一個大客戶,他們也希望有OPPO來增加他們在與其他品牌談判中的話語權 。再比如無論是利益還是情感,生意還是生活,OPPO團隊都會跟合作夥伴在一起,比如我的家人孩子和他們的家人孩子私下都是朋友,經常一起吃飯聚會,他們的公司有什麼發展需求,我們也會提供幫助和建議,絕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合作關係。」JIM說。
從1到N,進擊高端
過去,雖然OPPO已經從三星手中奪下印尼市場的第一名並且在不斷鞏固領先地位,但在售價8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場,還有一定差距。於是,OPPO開始進擊高端市場。
「做高端市場,意味着品牌策略、產品策略、渠道策略都要做出變化和調整。而且印尼也正在出現與中國市場類似的變化:低端產品的消費在向線上轉移,下沉市場的路邊店受衝擊比較大,手機的消費正在大城市集中,尤其是高端人群聚集的Shoppingmall成為手機消費的重要場景,因此我們的渠道也要走向大城市,找到與高端人群更多的觸達點。」JIM說。
主導OPPO印尼高端戰略落地的是印尼本地CMO Patrick,他選擇在印尼首都雅加達高奢品牌聚集和潮流人群喜愛的Shoppingmall里,開出了名為OPPO Gallery的旗艦店,這些店鋪裝修風格與其說是手機店,更像是藝術館。這裡不僅會舉行各種品牌活動,會員還可以在這裡享用免費咖啡,也經常有當地網紅、KOL到此打卡。而蘋果和三星在印尼都沒有如此規模的旗艦店。
「為了更好地服務高端人群,我們花了很多精力去培訓我們的員工,比如我們一家店的店長原本在LV工作。」Patrick說。
而在產品策略上,OPPO選擇了主打摺疊屏手機。JIM表示,這是因為直板市場已經很難做出差異化,OPPO希望以摺疊形態重新找到一群高端用戶作為突破點。「OPPO Find N2 Flip首次進入印尼市場反響非常好,用戶對新形態手機很感興趣,我們有信心在未來摺疊機市場取得更大突破。」
來自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2季度,OPPO Find N2 Flip在印尼以65%份額摘得小摺疊手機市場冠軍。
這個成績單背後,OPPO Gallery店鋪功不可沒。「以Find N2 Flip小摺疊手機為例,OPPO Gallery Plaza Indonesia單店銷量是亞太第一,OPPO Gallery Gandaria City單店銷量為亞太第三。」Patrick說。

印尼雅加達Plaza Indonesia的OPPO Gallery一角 受訪者供圖
印尼成投資熱地,故事不止手機
中國手機成功出海印尼,還帶來了一系列連鎖效應。在OPPO位於雅加達印尼工廠附近,不僅有vivo工廠、小米代工廠,還有跟着手機公司一同來到印尼的上游供應商們。
JIM表示,由於印尼政府規定,手機行業要不斷提升本地化生產比例,所以OPPO從2014年開始租賃工廠做本地化生產,2020年開始自建更專業的高標準工廠,目前該工廠已經成為手機行業中第一家印尼政府認證的「燈塔工廠」,而印尼政府認證的「燈塔工廠」一共只有10家左右。此外,OPPO也帶動了七家自己的供應商在印尼建廠,包括電池、適配器、數據線等。
除了OPPO手機等消費電子企業,新能源汽車和電池也正在開啟他們的印尼故事。青山控股、寧德時代、正泰、五菱、奇瑞……從鎳礦、鋼鐵到動力電池、電動車,中國企業已經逐漸在印尼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不僅實現了自身資源的全球化高效利用,也能收穫當地龐大又前景廣闊的消費者市場。印尼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2年,五菱佔據了印尼78%的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將原本處於領先地位的日韓品牌遠遠甩在身後。
還有輕資產的社交、電商企業,如TikTok(抖音國際版)、SHEIN、騰訊系的Shopee、阿里系的Lazada等,都在印尼市場表現非常不錯。
到印尼去找機會,正在成為中企出海圈和投資圈的熱潮。數據亦能看到端倪。來自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和印尼雙邊貿易額達到了1490.9億美元,同比增長19.8%,中國連續10年成為印尼最大的貿易夥伴。而另據印尼投資部的統計數據,2022年,中國企業對印尼直接投資達82.3億美元,同比增長160%,創歷史新高,位打印尼第二大外資來源國。
「我自己都有點兒不敢相信,國內所有大型科技公司和大的投資機構,你能說得出名字的,今年幾乎都來到了印尼,都在看這個市場。」JIM說。
一位長期關注東南亞市場的投資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疫情後,印尼成為了國內企業出海和投資人海外投資的熱門地區,因為印尼每年新增的新生兒大概500萬左右,這個數字讓印尼看上去是一個未來可期的大市場。而OPPO是他們都會去拜訪的企業,因為除了極兔速遞,美妝品牌Y.O.U、電商服務商Jet Commerce、咖啡連鎖品牌Tomoro Coffee都是中國創業者,而他們都與OPPO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看來,OPPO等中企出海的印尼故事也將持續更新。
責編 | 姚坤
版式 | 孟凡婷
微信值班: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