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第一城」衝刺2萬億元GDP,那中部第二城之爭,會花落誰家?

2023年06月27日22:15:07 財經 1162

眾所周知,我國經濟實力較強的省份基本都集中在東部,而為了避免國民經濟發展過度失衡,我國實施了「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的政策。如今中部地區崛起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中部省份的發展也有了很大改善。


「中部第一城」衝刺2萬億元GDP,那中部第二城之爭,會花落誰家? - 天天要聞


2022年,中部地區生產總值266512.63億元,佔全國生產總值(1210207億元)的比重為22.02%,比重稍有提升,比上年增長1.35%。從經濟總量來看,河南、湖北、湖南三地GDP規模大、基礎紮實,具有資本、技術、人口等因素的強力支撐,長期位居中部地區前三,成為中部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

江西省地區生產總值以32074.7億元位居中部第五,僅高於山西省的25642.59億元。從經濟增速來看,6個省份增速均跑贏全國平均水平(3.0%),但增速較上年同期有較大程度回落,除安徽外,其餘省份增速也有所放緩。其中江西以4.7%的增長率位居中部第一、全國第一。

「中部第一城」衝刺2萬億元GDP,那中部第二城之爭,會花落誰家? - 天天要聞

而在這六個省份中,表現最亮眼的當屬河南省。去年河南省實現經濟產值6.13萬億元,在全國所有省份中排名第五,在中部地區也是經濟第一的省份。然而,儘管在六個省份中,河南的經濟是最強的。但中部地區公認的第一大城市還是武漢,在全國所有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五。

並且,在2022年全國城市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有7個城市的GDP超過2萬億元——武漢的GDP為18866.43億元,超過杭州,重回全國第八位。根據武漢提出的全年經濟增長目標,2023年,武漢有極大希望跨過2萬億元GDP門檻,進入「2萬億俱樂部」,進入城市發展新階段。因此,武漢作為「中部第一城」是沒有爭議的。

「中部第一城」衝刺2萬億元GDP,那中部第二城之爭,會花落誰家? - 天天要聞

雖然「中部第一城」沒有爭議,但「第二城」的爭議卻是越來越大。

長沙率先亮牌。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長沙去年全年生產總值13966.11億元,增長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51.33億元,同比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5589.58億元,增長6.2%;第三產業增加值7925.24億元,增長3.4%。

鄭州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12934.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5.6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5174.6億元,增長2.0%;第三產業增加值7574.5億元,增長0.2%。

「中部第一城」衝刺2萬億元GDP,那中部第二城之爭,會花落誰家? - 天天要聞

鄭州和長沙你追我趕由來已久。去年上半年,鄭州險勝長沙;然而,在前三季度,長沙再次實現了逆轉。根據2022年公布的經濟總量,長沙明顯高於鄭州,但考慮到鄭州之前就曾在增速不及長沙的情況下力壓長沙,相同戲碼是否會再次上演,仍存懸念。

與此同時,合肥官方宣布,2022年經濟總量再跨千億台階,突破1.2萬億元。可以說,合肥已經與長沙、鄭州同處中部城市第二梯隊。那麼這三個城市競爭,誰能坐穩中部「第二城」呢?

「中部第一城」衝刺2萬億元GDP,那中部第二城之爭,會花落誰家? - 天天要聞

僅從這三個城市的經濟狀況來看,長沙無疑是經濟最高的城市。在過去的20年里,長沙的經濟總量增長了約18倍。2005年是長沙經濟增長的關鍵轉折點,僅一年時間就增長了37%。此外,長沙在2017年就突破了萬億元大關,當時在全國排名第15位。

當然鄭州也很強大。大約10年前,鄭州的GDP為4041億元,長沙為4547億元,長沙是鄭州的112.5%;經過10多年的發展,到2019年,鄭州的GDP已增至11590億元,長沙為11574億元,長沙已回落至鄭州的99.9%,鄭州在經濟總量上已超越了長沙。儘管長沙在2022年的經濟總量上超過了鄭州,但無疑已經被鄭州縮小了差距。

「中部第一城」衝刺2萬億元GDP,那中部第二城之爭,會花落誰家? - 天天要聞

而合肥雖然去年才加入「萬億俱樂部」,但進步卻是最大的。20年前,合肥雖然是省會,但其經濟總量在中部地區排名最後。在短短20年的時間裏,合肥的經濟排名上升了62位,這無疑是非常驚人的。

從交通角度看,長沙是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和國家物流樞紐,京廣高鐵滬昆高鐵、渝廈高鐵等鐵路均在此交匯。此外,在科技方面,長沙有51所高等學校,97個獨立科研機構,兩院院士人數多達73名,14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個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科教成果豐碩。

「中部第一城」衝刺2萬億元GDP,那中部第二城之爭,會花落誰家? - 天天要聞

而鄭州則擁有全國最大的火車站和機場,素有中國鐵路心臟之稱。此外,鄭州還擁有2所國家「雙一流」高校、6所河南省特色骨幹高校、2所國家211工程重點軍事院校;所以在科技方面鄭州的實力也不錯。

合肥對外交通也十分便利,境內鐵路、公路、航空、水運交通發達,形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立體化交通網絡,是國家規劃建設中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此外,合肥還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中心城市、國家科技創新試點城市、中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從這裡可以看出,合肥在科技發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部第一城」衝刺2萬億元GDP,那中部第二城之爭,會花落誰家? - 天天要聞

從目前的經濟實力、科教文衛、交通優勢來看,長沙和鄭州幾乎平分秋色,經濟相差不遠,交通方面鄭州比較有優勢,科教文衛方面長沙所爆發出來的實力明顯比鄭州要強。但從長遠來看,合肥的布局似乎更加合理,無論是交通、經濟、科教文衛,都有巨大的空間。

那麼,大家有什麼看法呢?又更看好哪座城市呢?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全球首座,投產發電 - 天天要聞

全球首座,投產發電

海上風電挺進深藍,全球首座風漁融合浮式平台投產發電。6月28日,在福建莆田南日鎮海上風電場,全球首座風漁融合浮式平台正式投產。平台不但能產生綠色電力,還是一座「藍色糧倉」,實現了發電養魚兩相宜。
普寧海關助力紡織類中間品貿易做大做強 - 天天要聞

普寧海關助力紡織類中間品貿易做大做強

廣東麗達紡織有限公司的印染車間里,一排全自動一體化印染設備忙碌運轉,按照電腦系統指定在布料上打印出不同花色,最後生產成全棉染色布。經汕頭海關所屬普寧海關監管,這批貨值125萬元的全棉染色布將出口至海外。
申通快遞:未來一兩年行業仍將保持兩位數增速,目標要超越大盤 - 天天要聞

申通快遞:未來一兩年行業仍將保持兩位數增速,目標要超越大盤

「預計未來1至2年內,快遞行業(業務量)整體仍將保持雙位數的增長速度,申通年內日處理能力突破7500萬件。」6月28日,在申通快遞(002468)2023年客戶開放日間隙,申通快遞總裁王文彬在接受媒體群訪時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前,包裹更加輕量化、碎片化加上逆向物流也在增多,因此快遞包裹量的增速大盤還在。受益於網購滲透...
1400億中金公司換屆,董事長薪酬257萬,人均超過70萬? - 天天要聞

1400億中金公司換屆,董事長薪酬257萬,人均超過70萬?

【高管】有投行王之稱的中金公司在上半年結束前完成了換屆工作。中金公司最新公告顯示,2023年度股東大會選舉陳亮為執行董事,張薇、孔令岩和鄧星斌獲委任為非執行董事, 吳港平、陸正飛、彼得·諾蘭和周禹獲委任為獨立非執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