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國家在回應地方債問題時,曾經指出,誰欠的債誰負責,不能指望國家買單。
但現在央企出手協助化解貴州的地方債,這又是什麼信號呢?
貴州的問題還沒解決,昆明地鐵公司又爆出類似的問題。這又怎麼辦呢?

01,央企出手
據不完全統計,有許多地方都背負着巨額的地方債務。
有財務數據顯示,在2023年的第一個季度,貴州政府的債券發行達到了456億,但所償還的債券利息僅達到了五分之一。
根據2022年年末的數據統計,貴州的債務餘額達到了12470億元,這已經是貴州省的3.9倍收入。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貴州的所負擔的地方債總額非常大。
如今央企中國信達出手協助貴州解決地方債的問題。
中國信達是一所資產管理的央企公司,其主要業務就是經營不良資產,並且中國信達的資產規模非常大。

一直以來,中國信達都與一些地方政府合作,化解地方政府的債務。截止2019年底,中國信達已經在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這一方面的投資達到了70億元。
除了緩解地方債務之外,中國信達還化解了很多個房地產風險項目。
不過,貴州政府雖然與中國信達合作能夠緩解了部分債務,但是目前還仍然面臨著很大的債務壓力。
如今貴州還在努力爭取到中央的支持、銀行的降息展期緩解債務的壓力。
但關鍵的問題還是在於發債的時候,要先考慮清楚值不值得發債,能不能還得起?

02
從如今的新聞報道來看,不單是貴州有地方債務的問題,還有許多地方都存在了這樣的問題,比如最近媒體所報道的昆明地鐵沒錢了。
從昆明軌道交通集團的財務報表來看,目前該集團正處於資金短缺的狀態。
不但如此,昆明地鐵還出現了拖欠員工的一些新聞。
從2022年的財務報表單中,昆明軌道交通集團的營業收入比2021年減少了將近30%。
並且一整年的營業都處於一個虧損的狀態,集團的盈利得於政府的十億補貼。這10億的補貼已經比2021年增加了兩倍。
不過,雖然經營壓力很大,昆明目前為止已經擁有了六條的地鐵線,但是如今還在申請修建新的地鐵。
這簡直是在「壓力山大」的背上,再加重重鎚。這無疑是加重昆明地鐵交通集團的債務壓力。
如果這是一個普通的市場化企業,會考慮這樣的過度透支債務嗎?

03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地方存在的地方債難以化解呢?
主要原因都是由於地方想要通過基礎建設拉動GDP,從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這些地方大量的借錢,想到經濟發展好之後就會有錢還上了,但是沒有想到經濟會碰上困難的時候,債務就無能償還了。
比如像貴州這樣的情況,貴州屬於欠發達地區,所借的債務已經高於地方財政收入的三點多倍,早已無力償還債務了。
再比如,昆明借了許多的債款建了許多地鐵,但是實際上地鐵的利用率並不高。
事實上,不止是昆明出現了這種狀況,全國也有這種類似的狀況出現。
如今已經有50多個城市建立了地鐵,而真正能達到客流強度的只有十幾個城市。
那為什麼還有很多城市想要建新的地鐵呢?
一方面主要是由於形象面子工程,另一方面主要是地方想要通過基礎建設拉動GDP的增長。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地方是想要通過建了地鐵,就能把沿線的房地產的價格推高,就可以通過多賣土地增加土地財政收入。
但是這些建設都需要較高的成本,這就造成了越來越高的地方債。
並且,一旦原先的設想結果未能實現,這會導致地方債務無法償還。
而在以前,地方債務都會由中央來進行兜底。現在中央已經明確表態了,地方債務應該由地方來負責,不能再由中央來兜底。
這其實是好消息,就像網友形象的「誰挖的坑誰來填」。
只有這樣,才能負責任的,考慮清楚哪些債該發,哪些債不應該發。
PS:第一時間送上最新消息,如果覺得文中資訊和觀點對您有幫助——
——請給本文點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