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四川南充召開「南充市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外開放暨第二屆南商大會」,紅星新聞記者從會上獲悉,為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南充當地出台了「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共十六條,涉及化解矛盾糾紛、融資、減稅、降低水電氣成本以及用地保障等多個方面,這些措施將於2023年5月28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

↑會議現場(張力圖)
根據「措施」,對暫時繳費確有困難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經申請審核通過後,實行欠費6個月緩繳期內不停水、不停電、不停氣,並減免在此期間產生的欠費違約金。用地方面,在符合規劃、不改變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民營企業在現有工業用地上新建或改造原有廠房涉及增加容積率,不增收土地出讓價款。在確保安全和不建設成套商品住宅的前提下,可將產業園區內工業項目配套建設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面積比例上限從7%提高至15%,建築面積佔比上限從15%提高至30%,提高部分主要用於建設配套服務設施和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
「措施」還鼓勵支持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對固定資產投資300萬元及以上且主要設備投入不低於總投資60%的產業化和技改項目,按不超過固定資產投資額10%的比例,給予最高不超過800萬元補助。對首次獲得認定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企業,按照國家級、省級分別給予每戶50萬元、30萬元的一次性後補助。對首次獲得認定或備案的科技企業孵化器,按照國家級、省級、市級分別給予 100萬元、50萬元、10萬元的一次性後補助。對首次獲得認定或備案的眾創空間,按照國家級、省級、市級分別給予50萬元、20萬元、10萬元的一次性後補助。
對新獲批和認定的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給予30萬元一次性後補助。對新獲批認定的新型研發機構,按省級財政資金獎補標準的50%給予一次性後補助。新型研發機構提高能級,經市級認定後給予10萬元一次性後補助。支持企業科技化發展,對科技型企業發生的科技類貸款按照不超過上年度利息總額的50%、且最高不超過30萬元的標準進行貼息。對獲得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按照首次認定、重新認定分別給予每戶30萬元、5萬元的一次性後補助。
此外,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小微企業在招用畢業年度大學生、脫貧人口、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就業,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的,將獲得1000元/人的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據悉,2022年,南充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首次突破1600億元,列全省第4位,民營經濟增加值佔比60%,列全省第3位,截至2023年一季度,南充全市共有民營主體36萬戶,同比增長5.9%。
紅星新聞記者 王超
編輯 郭宇 責任編輯 魏孔明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