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擅長很多事,但不一定是最好的選股者。
大多數華爾街人士都沒有預見到當前這場銀行業動蕩的到來,分析師之前對最近倒閉的兩家美國銀行的評級和評論並沒有為投資者帶來多少參考價值。不過,這並不一定都是分析師的錯,理解其中的原因可能會在未來對投資者有所幫助。
破產的硅谷銀行母公司svb financial (sivb)和signature bank (sbny)之前都賺了很多錢,預計將在2023年實現盈利。公平而言,監管機構也未能預測到當前的動蕩。
六個月前,覆蓋svb financial股票的分析師中有75%人給出的評級為「買入」,3月初,仍有50%的分析師給出「買入」評級。六個月前,覆蓋signature bank股票的分析師中所有人給出的評級都是「買入」,到了今年3月,仍有56%的分析師給出「買入」評級。
在破產事件發生前,這兩家銀行在華爾街的受歡迎程度都高於平均水平,相比之下,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平均買入評級比率約為58%。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分析師給出的股票評級是相對於他們覆蓋的所有股票而言的。因此,標普500指數58%的平均買入評級比率可以理解為,如果一位分析師覆蓋10隻股票,他更喜歡其中6隻而不是另外4隻。進入2023年後,所有銀行股的平均買入評級比率約為50%,這意味着,在某種程度上,銀行股分析師對銀行業的看法比華爾街分析師的平均水平略為悲觀。
不過,投資者還是有理由問發生了什麼,分析師的工作就是深入了解他們所覆蓋的行業和公司,為什麼這麼人對這些股票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為了更好地了解華爾街近期對銀行股的評級,《巴倫周刊》分析了跟蹤美國最大的銀行的kbw銀行指數中73家銀行獲得的評級。《巴倫周刊》根據彭博的數據將一年前的買入評級比率與同期銀行股的表現做了比較,分析表明,股票表現與評級之間沒有相關性,買入評級比率低於50%的銀行股實際上比其他更受歡迎的銀行股表現要好,平均跑贏2個百分點。截至上周,過去12個月這些銀行股的平均跌幅約為23%。
投資者還應記住的一點是,「持有」評級和「買入」評級不一樣。wedbush分析師大衛·齊瓦里尼(david chiaverini)自2022年6月以來一直對svb financial持離場觀望的立場,當時他把該股評級從「買入」下調至「持有」,目標價為450美元,chiaverini當時說,svb近20%的貸款在經濟低迷期的風險要高於平均水平。到了2月底,chiaverini把目標價下調至250美元。
3月初,svb和signature獲得的所有42個評級中「持有」評級僅為18個,「賣出」評級就更少了,兩隻股票各自有1個「賣出」評級。根據factset的數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師馬南·格薩里亞(manan gosalia)去年12月將svb評級下調為「賣出」,這是進入3月以來唯一一個看空信號。autonomous research分析師大衛·史密斯(david smith)對signature的評級為「賣出」。
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大多數華爾街分析師的一個重大疏忽,但這背後還有其他一些因素。
首先,銀行業與其他行業很不一樣,它們沒有工廠或製造設備的工具等,銀行的資產是在紙面上的,它們獲得的融資也是紙面上的,儲戶可以隨時提取存款,以存款和債務的形式存在的金融槓桿非常多,因此信心對銀行來說要比對其他任何行業重要得多。
史密斯在接受《巴倫周刊》採訪時說:「信任對銀行來說非常重要,一旦失去這種信任,甚至只是有所動搖,要想重新獲得信任非常難,而且很難為此建立模型。」
《巴倫周刊》聯繫了另外三位華爾街分析師,他們要麼沒有立即回應,要麼不予置評。
此外,僅靠研究財報也無法完全了解一家銀行內部到底正在發生什麼。關於債券投資組合、貸款質量、貸款存量、貸款與為貸款提供資金的負債之間的匹配度、以及更多不透明的細節都有大量投資者無法了解的東西。除了對所有銀行都非常重要的信心,投資者對管理層能夠管理風險的信任對所有銀行來說也非常重要。
其次,一旦銀行遇到什麼事,事態發展速度會非常快。彭博上周報道稱,signature bank一天內就有200億美元存款流出,僅從該行最近公布的季報來看是預料不到這一點的。
前汽車行業分析師、datatrek research聯合創始人尼古拉斯·科拉斯(nicholas colas)說:「銀行擠兌和其他黑天鵝事件非常難預測,分析師傾向於看漲自己推薦的股票,這總比做一個災難預言者要好。」
科拉斯指出,存在這種看漲傾向的原因之一是,股票往往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上漲。這也是推薦股票的理由。
另一個原因是,機構投資者、分析師投行部門的同事和被覆蓋公司都不喜歡「賣出」評級:投資者持有分析師推薦的股票,投行部門同事試圖贏得業務(投行部門不允許影響評級),被覆蓋的公司希望展示自己積極的一面。
在銀行業動蕩之際,人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分析師、監管機構和銀行自身如何更好地預測那些難以預測的黑天鵝事件,或者至少在極端事件發生之前把風險計入股票或業務中。這就是美聯儲銀行壓力測試背後的理念,測試的目的是為了向銀行系統注入信心,但對地區性銀行的測試也沒有為銀行業目前面臨的恐慌拉響警報。
上述理由不是為了給銀行股分析師找託辭,但有助於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理解分析師研究和評級的性質。
各個行業的分析師都擅長很多事情,包括對比管理團隊和發現行業趨勢等,但他們不一定是最好的選股者。
文 | 阿爾·魯特(al root)
編輯 | 郭力群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23年3月18日報道「how wall street missed the svb, regional banking crisis.」。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投資建議不代表《巴倫周刊》傾向;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