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上,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理事長、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稱,在擴大高水平金融開放過程中,要完善監管制度,嚴守風險底線。
「最近硅谷銀行破產事件發生,提示金融市場在貨幣政策變化中受到衝擊,為免於出現系統性風險,美聯儲和聯邦儲備保險公司(fdic)共同發聲保護儲戶的全部存款安全。」樓繼偉表示,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風險,我們正在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包括兩會後新設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調整和優化監管機構設置與職能定位。我們也將繼續與各國金融監管機構合作,共同防範化解全球金融系統性風險,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與繁榮。
樓繼偉圍繞「以高水平開放應對全球變局」談及看法稱,中國將進一步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支持外資機構在華高質量發展。開放的中國大市場,一定能為各國企業在華髮展提供更多機遇。中國將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完善外資促進服務,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努力構建繁榮穩定的全球金融市場。
中國金融業開放將向更高水平邁進
樓繼偉表示,中國依靠改革開放創造了發展奇蹟,是開放發展的受益者、維護者。金融業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融領域,我們出台一攬子政策,穩步擴大金融開放。自開放至今,外資機構已成為我國金融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且,外資機構發揮自身特色優勢,為中國金融市場帶來經驗和活力。
基於此,樓繼偉表示,對於中國金融對外開放取得的巨大成績、外資機構在華髮揮的積極作用,我們有目共睹。希望大家堅定信心,加大中國市場布局。中國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中國金融業開放將向更高水平邁進。
持續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 共紓發展之困
「當前全球在經濟和金融治理領域面臨新的挑戰。」樓繼偉表示,全球經濟政治形勢更加嚴峻複雜,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各國在疫情防控期間採取的超常規貨幣財政政策,使政府、家庭、企業、金融機構的槓桿率易升難降,加劇了通脹上行,其影響外溢到全球金融市場,股票、債券、外匯市場波動加劇。而快速加息,從歷史上看,又可能導致新一輪的危機,並外溢到新興市場。
儘管面臨一系列挑戰,樓繼偉表示,我們將用實際行動向全球夥伴證明,中國開放發展的意志始終沒有動搖,腳步始終沒有停歇,中國願與全球夥伴分享經濟增長的紅利。中國將進一步推動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各國攜手,齊心協力,共克時艱。
將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金融開放
在近日召開的總理記者會上,李強總理表示,「今年,我們還將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進一步擴大開放。」
樓繼偉稱,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方面,中國政府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準備,堅定深化金融業對外開放的信心和決心,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性開放。外資准入中國金融業的負面清單已經清零。除了銀行、證券、保險、資管行業以外,其他金融領域有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參與。例如,美國運通在華髮起設立的合資公司已取得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國際評級公司標普、惠譽已相繼進入中國市場。中國金融業正在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在致力於營造優質的政策環境和營商環境方面,樓繼偉提出,要加強內外資平等、要加強與國際規則銜接、要加強對海外高水平人才引進、要完善金融機構母子公司跨境往來規則。
具體來看,要進一步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原則,確保開放措施的落實、落細、落地。在政策制定過程中,進一步加強與境內外市場主體的溝通、交流,加強政策宣傳宣講力度,進一步提高行政工作效率。與國際接軌,積極採納全球標準和最佳實踐,構建開放環境下的法律法規體系。制定更為精細化的金融對外開放政策,更加註重質量和效率,減少數量型限制;更加註重公平與透明,促進金融業穩健開放、深度開放。便利境內外專業資格互認;進一步完善人才激勵體系,吸引更多高水平金融人才來華工作,參與到中國金融市場的改革開放中。允許外資機構的境內外平台進行合理的資源共享。優化外資參與境內金融市場的渠道和方式,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條件成熟時,允許外資金融機構在國內資本市場公開上市。
記者 馮娜娜
編輯 徐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