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目的是融資,但本質其實是套現。
企業融資是為了擴大生產,但高管的福利則真正在股票分紅和套現上面。這方面,如果沒有進入前十大股東或者參與上市,可能無法理解特別透徹,當持有股票很多的時候,其實分紅金額非常可觀。
尤其是對於企業高管或創始人來說,股票的成本是很低的,最早的一批人幾乎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套現的過程,就是把籌碼給了後來者,大部分就是普通投資者,大家要記住,這些高管套現的錢是不會再回來了,因為他們不會去追高,除非到非常底部的時候,那需要很久的時間去熬。
做企業,經營的利潤也進不了老闆個人腰包,當然下有對策,但其實是不合規的,要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人進去,很多都是因為挪用了企業的資金。他們以為是自己創立的公司,財務就屬於自己,其實不然的。
我曾經的公司不具備單獨上市的能力,因為早些年滬深的要求很高,而我也沒有這方面的需求,一個生意能養活家庭和團隊就挺好,中國的企業那麼多,能上市的是鳳毛麟角。
不過現在A股也五千多家了,這鳳凰的毛兒也確實不少,你說這些公司不好吧,它們也是萬里挑一,你說他們好吧,一會造假一會扇貝跑了。有點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想到了國足,就有點理解了。
除了滬深,我們現在還有北交所,投資門檻是50萬元,最近有專家建議把門檻從50萬降到10萬,原因就是一個,沒人玩。
我自己也是沒有參與,我覺得供過於求了,A股這五千多家很多投資者都沒玩明白呢,又弄了個池子,很難吸引投資者。
後來我退休之前,公司被別的公司整合進去了,成為別人公司的一個事業部,這家公司當時也準備上市,當時那個集團也是奔着滬深去的,所以才各種努力,吸收了不少業務板塊。而我也有很多原始股,按照當時預期來說,如果上市之後都賣了,也是非常可觀的數字,也算是經營這家公司最後的一個句號。
說說北交所吧,今天有一家公司全天僅僅成交了200股,交易量不足1000股的公司也非常多,據說在北交所上市的公司,首日破發率在12月至今達到了85%。
現在北交所有163家公司,平均每日總成交額是2.7億,相當於每家公司全天成交金額為150多萬。
這個市場新股增速特別快,而且定價很高,根本直接讓二級市場的散戶無錢可賺,不給任何空間。
散戶根本不參與,他們也沒轍了,現在不少家預上市的公司開始下調發行底價,我覺得短期意義不大。
就像我開篇所說,所有股票的本質,其實就是套現,那發行價太高,散戶肯定不願意去參與。
而且現在不僅新股增速快,連交易所都新開,以後千萬不要蘇交所,浙交所,成交所,福交所都來了。
有些人認為只要拉高指數就可以了,其實市場越好,新來的公司就會越多,甚至你們家門口的煎餅攤都可能IPO,最後還是供大於求,然後泡沫破裂,之前不就是一群核酸公司憋着勁兒上市呢么。
話說回來,現在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北交所,而是註冊制。
大家記住我一個建議,如果註冊制來了,一群不認識的公司都來套現,大家要重指數輕個股。
晚安,各位讀者。(之前寫於公號文章,統一複製過來)原文出自公號:雪球花甲老頭(huajia1959)歡迎關注,裏面有全部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