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聯合組織評審評估,網上公示,2022年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範基地(含創建單位)名單正式發佈,位於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的廣東佛山南海工業園區正式「轉正」,成為全國首批、廣東省唯一的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範基地(綜合類)。
廣東佛山南海工業園區以位於南海區丹灶鎮的粵港澳大灣區(南海)智能安全產業園核心區為主要載體,大力發展安全應急產業。粵港澳大灣區(南海)智能安全產業園核心區規劃面積1萬畝,總投資超200億元,核心區現已形成「研發、孵化、加速、服務、基金、基地」六位一體的安全產業發展體系。2018年11月,該園區獲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管理部批准為「國家安全產業示範園區創建單位」。

粵港澳大灣區(南海)智能安全產業園核心區已吸引超過150家安全應急相關企業和機構落戶。
早在2015年,看準安全應急產業發展風口的南海丹灶,開始引進優質安防企業,隨後把新建的高端產業園區作為南海安全應急產業發展載體,在大金智地片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南海)智能安全產業園,承擔起了在安全應急產業領域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探路的重任。
為促進安全應急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安全應急產業創新體系不斷健全,南海還在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成功舉辦中國安全產業大會。不斷提升的行業影響力,促成中國安全應急產業大會永久會址落戶南海。
經過近年發展,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南海)智能安全產業園內已集聚佛山市南海區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廣東本安本質安全研究院等研發服務機構;清華力合·728創域等國家級科技孵化器;廣東省科學院仙湖科創加速器、聯東U谷創新企業港等加速器;國家安全產業聯盟、廣東省科學院院士成果轉化中心、佛山市南海區安全產業協會等服務機構。
一批龍頭項目和高成長性科技型項目落戶園區發展。比如,投資20億元的廣東徐工建機智能製造基地,建成達產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5億元—30億元,年稅收1.5億元以上;中國工程院鄧宗全院士領銜的交通安全高端防護裝備及宇航安全新材料研發生產項目、中國科學院周成虎院士作為法定代表人的地理空間無人機自駕系統項目、國際宇航科學院鄧玉林院士領銜的疫苗安全冷箱與雲監控平台項目等,不僅創新能力強,而且質量效益高。
憑藉「國家園區、萬畝規模、龍頭企業、院士項目、平台集聚、頂級配套」等強大優勢,園區核心區已引入安全應急領域的企業和機構超150家,助力南海逐步形成安全應急產業集群效應。據初步統計,到2020年,南海安全應急產業已達336億元的產值規模,較2017年增長近一倍。
按規劃,到2025年,南海將爭取引進300—500家優質安全應急產業企業和機構入駐;粵港澳大灣區(南海)智能安全產業園在國家安全產業示範園區建設中位居前列,初步形成具有世界級先進水平的安全裝備製造集群;安全與應急技術裝備在重點行業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安全應急產業產值力爭實現600億元以上。



【南方日報記者】林洛峰
【通訊員】丹宣
【作者】 林洛峰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