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即將迎來的2023年,很多老人都期望着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繼續調整,尤其是希望對養老金較低的人群可以多增加一點。有的網友說,養老金調整的時候,可以「提低限高」。對於養老金低於3000元的老人漲300元,就能夠有效縮小養老金差距了。話雖如此,這種情況真的難以實現。
2023年養老金調整確實即將來臨。
按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工資增長、物價增長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2005年到2022年,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實現了18連漲,一年都沒有落下。雖然說養老金調整的幅度略有下降,從2015年的10%下降至了現在的4%,但是還是有一定的下降空間。因此,2023年不會突兀地取消養老金調整。
從數據角度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的前三個季度我國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繼續呈增長狀態,工資性收入是15678元比上年增長5.1%,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總數的56.7%。另外,消費者價格指數也增長了2.0%。為了保障退休老人的養老金待遇水平,養老金肯定會繼續調整的。
為什麼養老金低於3000元的老人難以漲300元?
主要有這樣三個原因:
首先,養老保險基金很難承受。養老金低於3000元的老人是一個很龐大的群體,人人增長300元,養老保險基金很難承受。按照人社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企業退休人員的人均養老金水平2021年只有2987元。按照退休人員的總量(2021年為13157萬人)計算,差不多有6,000萬老人的養老金低於3000元,如果這些群體每人增長300元,至少就需要2,160億元。如果再考慮到其他群體的增長,至少需要3000到4000億元。
近年來,我國的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緊張,剛剛維持收入大於支出的狀態。而且接近1/4的收入還是靠財政補貼。1~3季度我國的養老、失業、工傷三項保險基金的總收入才5.25萬億元,支出為4.89萬億元。每年的養老金調整都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增加,如果是每年增長3000到4000億元,養老保險基金是吃不消的。
第二,養老金的調整總量有限度。比如說去年退休人員的人均養老金增長4%,而我們的人均養老金水平只有3300~3500元左右,也就是說增加的養老金總額度才僅僅1,500億元左右。這一總體調整額度要分散於定額調整、掛鈎調整、適當傾斜三種方式來進行。2022年養老金調整方案中,各省份人人定額增加的養老金錢數只普遍在30~50元左右。
按照2022年國家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通知,國家明確要加大掛鈎調整所佔比重,以增強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性。所以說,沒有足夠的額度分配給養老金低於3000元的老人每人增加300元的。
第三,要維持社會的公平。有一些人按照最低基數繳費15年,退休領取1000元左右的養老金。如果是退休養老金低於3000元就都能漲300元,這種增長速度會讓後續退休、繼續繳費的人吃虧,畢竟繼續繳費一年、晚退休一年養老金也就增加100元左右。退休以後養老金漲那麼快,還不如不繳費、儘早退休呢。這種情況下就不利於社會公平。
另外,退休以後人們都不再實施養老保險繳費了,如果退休養老金快速增長,實際上消耗的是現在年輕人繳納的養老保險基金,這是屬於養老保障方面的代際轉移。未來的年輕人已經難以享受到現在寬裕的退休條件了,比如說推動延遲退休、提高領取養老金的繳費年限、完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計發月數制度。
所以基於以上三種原因,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現養老金3000元以上人人增加300元的情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