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近日報道,記者尼亞·基欽梅利納·科爾布發表文章《貿易戰進入第四年,中美「脫鉤」了嗎?》,指出幾十年來中美經濟始終緊密聯繫在一起。這種關係如此密切,以至於很難量化它是否、如何以及為什麼會減弱。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是否會導致經濟上的「脫鉤」?是,但也不是。
一方面,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某些產品,包括信息技術硬件和消費電子產品大幅減少,服裝、鞋類和傢具的進口也有所減少。但另一方面,從中國進口的筆記本電腦、電腦顯示器、手機、電子遊戲機和玩具的數量卻創歷史新高。即使決策者們預測兩個經濟體「脫鉤」從長遠來看是有好處的,它們的選擇也難免造成直接損失。
這些損失包括產品短缺、供應鏈調整困難以及通貨膨脹企業會發現尋找新供應商的成本高昂。企業以及最終消費者需要為新政策付出代價。自貿易戰以來,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的總額持續下降。特朗普的貿易戰以預期的方式影響了進口。然而,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某些產品數量激增。未受貿易戰影響的產品現在的進口數量比貿易戰前高出50%。從2020年開始,受新冠疫情封鎖措施影響,很多美國人開始在家辦公、學習和娛樂。
這大大增加了對某些產品的需求,其中很多產品是從中國進口的,如筆記本電腦、電腦顯示器、手機、電子遊戲機和玩具。在貿易戰之前,這些產品加起來佔美國從中國進口總額的21%,如今這一比例已經提高至27%。儘管有跡象表明,這些產品的供應鏈出現多樣化和自外國採購的趨勢,但中美「脫鉤」在這裡並不十分明顯。在貿易戰期間,特朗普政府故意選擇不對這些產品徵收關稅,因為擔心消費者會將這類商品價格明顯上漲的原因歸咎於關稅。
於是發生了這種怪現象,白宮越想跟中國脫鉤,美國就越發離不開中國。這是因為貿易戰破壞了供應鏈,導致了美國的經濟損失,於是美國的供應商和消費者只能想盡辦法壓縮成本,而哪裡的供應商可以降低成本呢?對你猜到了,就是中國。理由就是這麼簡單。美國不可能通過貿易戰獲得貿易競爭力,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文/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