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在2022年遭遇到了重大的危機,表象就是日元匯率的急跌,跌到什麼狀態?今年以來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已經跌去了25%,現在一個美元已經接近可以兌換145到150個日元了。從匯率角度上講,日本今天的GDP總量恐怕已經只有4萬億美元不到了,日本人均GDP已經比韓國和我國台灣省要低了,日本的GDP總量創過去30年以來的新跌。
以往我們評論日本經濟經常說,它的經濟是停滯的30年失落的30年,因為在上世紀1990年代,日本經濟總量就已經高達5萬億美元了,可是現在它退回到4萬億美元了,未來我們再來形容日本經濟,此前的30年是停滯的30年,此後的10年20年恐怕是向下沉淪的10年20年。
很多人都會說我們評論經濟的時候不能光看匯率,匯率並不能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情況,短期匯率的波動跟很多因素有關,比如說美元是不是在加息,美元有沒有變得過於強勢。
可是從長期角度上看,一個國家本幣的幣值一定是這個國家經濟基本面的一個表現,所以當日元持續下跌之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確實日本經濟是出現了大問題的,以至於上期節目我們都說英國的《金融時報》不客氣的指出未來日本恐怕都無法再養活自己了。
從歷史上看,日本屬於典型的地少人多,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經濟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狹小的土地連3000萬人都養不活,因此當年日本大量的向海外移民,很多人到東南亞討生活,很多人甚至移民到了巴西,也就是二戰之後日本工業成功了,所以日本這狹小的國土才養了1億多人。
但是這是因為日本能創造出大量的工業產品賣滿全球賺得利潤,然後它再用寶貴的外匯去購買糧食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為什麼英國《金融時報》說日本未來有可能養不活自己,因為日本的糧食自給率連40%都沒有,當你過往經濟很成功的時候可以賺得很多外匯的時候,你養活自己沒問題。
可是未來如果你的出口出現了大問題之後,你賺不到那麼多錢了,你怎麼養活自己呢?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因為日本已經連續13個月貿易逆差了。以往日本的經濟形態其實很簡單,它沒有能源沒有資源它只有人,它大量地從世界各國進口能源和資源,然後憑藉工業點石成金的魅力,製造出大量的工業製成品賣滿全球賺得外匯。
那個時候日本是妥妥的貿易順差國,每一年順差越來越多,日本越來越富足,所以從海外採購糧食那不叫事,而從今年開始日本已經全年貿易逆差了,更關鍵的是這個趨勢未來會越來越嚴重,所以日本經濟今天面臨的絕對不是貨幣貶值這麼簡單的問題,而是日本未來出口銳減對它的經濟到底會有多大的損傷。
實際上過去這些年來我們已經慢慢目睹日本商品在我國的全面退潮了,說真的過去幾十年間日本大量的商品像潮水一樣湧入到我國市場,整整一代中國人對日本商品是非常有着迷思的。而今天大家可以看看還有多少日本商品在售賣,可能再過5年到10年,如果民間再發起所謂抵制日貨的行動的時候,大家會突然發現這個活動很難進行了,因為我們身邊看不到日本商品了,我怎麼抵制它?
當然有人說日本的手機電腦家電退潮了,那是因為那些東西利潤不高,人家日本有自己的拳頭產品,什麼呢?汽車。我們今天要說一說的就是日本的汽車,日本汽車最風光的時候在北美市場把北美三大車企打得滿地找牙,正是汽車領域的成功最終鑄就了日本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輝煌。
而在我國市場確實日系車賣得也是非常好的,我們說日本是汽車強國這恐怕沒有人會質疑,但是這不代表我國汽車產業就沒有機會。以往的節目我們就說過中國汽車產業將三年三大步,去年我們正式超越韓國成為全球汽車出口前三強的國家,今年我們很有可能超越德國,明年我們的目標是超越日本。
可是大家知道嗎,有時候這個事情來得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得多,比如說就在剛剛過去的8月份,一個月我國汽車出口總量超過了30萬輛,要知道在過去幾年我們可能一年出口才幾十萬輛而已,但是也就在8月份,日本德國韓國它們出口的汽車數量沒有一個超過30萬的,也就是說單月計算的話,8月份我們實際上已經是世界汽車出口第一的國家了。
雖然2022年全年加起來,我們還是比日本差一點,但畢竟趨勢已經顯現了,今年我們只要完成超德國的目標就可以了,超越日本這個目標留給明年,有很多人可能會說是不是我們抓住了電動車這個風口,電動車領域我們絕對有巨大的優勢。
但是大家可以去看看數字,今天我國出口的大量汽車實際上還是傳統的燃油車,也有很多朋友們可能會說是不是有眾多的合資廠在我國建廠,所以我們出口了大量的合資車?當然不是這樣的,人家合資車廠在本國有生產線,怎麼可能把這一半的利潤拱手讓給在我國的合作夥伴?
我們每一年每一月出口的大量車型90%以上都是我們的自主品牌,當然這其中有10%到20%的量是特斯拉,這個道理也很簡單。因為現在特斯拉麵臨的是產能嚴重不足的問題,它當然必須靠中國工廠生產出大量的汽車。
但是總體而言,我們出口的汽車主要都是自主品牌的,為什麼日本汽車現在出口也面臨頹勢了,大家可以想一想日本汽車是如何在北美市場獲得成功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兩個字便宜。
我們很多消費者在選購日本車的時候,主要看中它的什麼優點,皮實耐用、便宜、耗油低,而且二手殘值高,上世紀70年代之前石油價格非常非常低,對於財大氣粗的美國人而言他們喜歡的是5.0、6.0排量的豪華大車,但是當然這種車油耗也非常高。
以往石油價格便宜的時候,美國人負擔得起,可是遭遇到石油危機之後石油價格飆升,美國人也拿不起這個油錢了,因此經濟實惠的日本車應運而生佔得了先機。哪怕對於美國人而言,他們買車的時候也要考慮是不是買個日本車合適點,這個油耗真是低而且皮實耐用,不像美國車那種傻大黑粗,所以日本車最終搶佔了北美市場。
可問題是隨着日本經濟的不斷發展,日本人工的不斷增高,總會有更便宜的車型出來和日本競爭的,比如說韓國車型,韓國簡直是學着日本的樣子一步一步發展的,只不過韓國車可能價格更便宜,所以靠經濟實惠韓系車也搶下了一大片空間。
那麼當然我國車就更便宜了,所以今天我們看到在很多低收入國家,中國車型是大行其道的,因為我們夠優惠我們油耗夠低我們價格也夠低,就像在家電市場、電腦市場、手機市場,我們不斷把日韓企業擠走一樣,只要我們能拿得出足夠優惠的商品,而且品質並不比日韓差。
當然市場份額我們是搶得到的,而今天日本汽車除了在成本方面遭遇到中國車型和韓國車型的競爭之外,當然日本還面臨另外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電動車的崛起。
這兩年以來電動車取代燃油車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此前的節目我們說在豪華車領域,電動車使得奔馳寶馬奧迪這一眾豪華品牌失去了它的品牌附加值和品牌優勢,為什麼?因為大家覺得燃油車時代,你這些品牌有着非常濃厚的歷史積澱,有非常強的技術壁壘,所以大家願意選擇這些豪華車。
可是到了電動車領域這些品牌也推出了很多電動車,賣得並不怎麼樣,換句話講,它們百年以來的歷史沉澱積累不到電動車上,這是豪華車領域,可是大家有沒有想到,電動車實際上衝擊最大的領域不是豪華品牌而是普通品牌,而是價格相對比較低的經濟型轎車,為什麼?
因為購買經濟型轎車的消費者對於價格更加敏感,對於油耗更加在意,你去買輛50萬、100萬的車,銷售人員可能會跟你講它的設計理念多麼超前,它的品牌價值多麼高,我估計很少有人會跟你說這輛過百萬的豪華汽車油耗夠低,這當然也是優點,可問題是你都買100萬的車了你在意多燒一點油嗎?
然而當你去買一輛10萬塊錢甚至5萬塊錢汽車的時候,大家當然要考慮油,油耗恐怕就是你用車成本最大的一頭了,那麼以往日本車跟美國車競爭的時候它可以說我油耗低,美國車百公里10個油我百公里就6個油,可是人家電動車百公里1個油都不耗,那個電費比你的油費低多了,所以日本汽車的成本優勢在電動車面前是蕩然無存的。
以往很多人買日本車還有一個原因,二手的殘值價格高,什麼意思?這個日系車自己開了幾年之後,到二手市場賣還能賣一個相對比較高的價格,比美系車德系車要高一些,對於價格敏感型消費者而言,那麼二手殘值高也是我選擇日系車的一個重要原因,可是為什麼很多人會去選擇日系的二手車,還不是因為夠便宜。
你都買二手車了就是一個簡單的代步工具而已,也沒有什麼炫耀價值的,當然是哪個油耗低哪個便宜我買哪個合算,然而當電動車崛起之後,由於成本優勢不在,所以日系車的二手殘值也大為降低,也就是說未來日系車引以為豪的成本優勢,二手車殘值高這些優點在電動車的打擊之下都是蕩然無存的,所以也難怪日系車越來越難賣了。
去年豐田公司總裁豐田章男就不斷地發出哀嚎,他說電動車時代到來之後,日本汽車將面臨毀滅性的打擊,日本七大汽車品牌幾千家配套商幾百萬的產業工人將因為電動車時代的到來而墜入深淵。
說實話很多人覺得電動車徹底取代燃油車這恐怕是10年之後20年之後的事,日本經濟日本汽車產業可能還有個10年20年發展的好空間,而且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對燃油車還是很喜愛的,但問題是當一個趨勢一旦形成之後,它的發展速度將超乎我們所有人的想像。
如果我們所有人都確認了20年後燃油車將不再售賣,那麼還會有多少人在買車的時候去考慮燃油車呢,近年來電動車的加速發展實際上就印證了這個事實,不單很多中國人在買車的時候已經開始主動考慮電動車了,未來全球汽車消費者在買車的時候恐怕都會想一想,我要買一個未來還是買一個過去,所以日本汽車的下墜速度恐怕會比我們所有人的預期都要更迅速。
那麼到那個時候日本連汽車這個最後的支柱產業都倒掉之後,日本經濟未來要面臨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所以我們說為什麼今年以來日元幣值迅速的下跌,這恐怕是全球的投資者都已經看到了日本經濟未來面臨的諸多不確定性和風險,所以日元已經喪失避險貨幣的地位了,而且日本經濟將和日元一樣不斷的下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