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廣東以124369.67億元的GDP領跑全國,首次超過加拿大和韓國全國的GDP。但就在短短20年前,全國曾爆發缺電危機,個別城市甚至連市政路燈用電都保證不了,拉閘在廣東成了家常便飯。由此加速了我國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中,工程量最大、投資額最多的西電東送工程。
西電東送工程總投資5200億,其中2000年11月8日,貴州省洪家渡水電站、引子渡水電站、烏江渡水電站同時開工。2000至2022年間,貴州已向廣東輸送了6451.64億千瓦時電力,年輸送量相當於廣州三分之一的用電需求,每年減少2400萬噸碳排放。
白鶴灘水電站
中國早在2010年,全國發電量就達到了世界第一,當年41413億千瓦時電力中,火電佔80%,水電已成為了我國第二大電力來源。但水力受天氣影響很大,高溫、乾旱,都有可能造成供電量不穩。此時千里之外的歐洲把電力行業的下一個注壓在了光伏身上。2000年後,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先後出台了太陽能法案,但當時的光伏組裝是個需要大量人力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那時的中國最不缺的是什麼?就是人。從此中國又開啟了光伏行業跌宕起伏的20年。
2001年,施正榮從國外大學的太陽能研究所回國創辦了無錫尚德電力公司,憑藉給國外做低端組裝代工,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電池組件製造商,僅5年之後,施正榮就成為了中國首富。不僅是尚德一家,2007年時,中國已經有近千家光伏企業,11家在美國組團上市。
尚德上市是2005年,也同樣是這一年,中國光伏引起了歐美資本的注意。國外的上下游聯手割韭菜,3年間,多晶硅原料價格上漲了12倍。而由於金融危機影響,歐洲國家削減了對新能源的補貼力度,下游銷售也被打壓價格。如雨後春筍一般生長起來的光伏企業,又如多米諾骨牌一般倒下。2011年,90%的光伏企業停產,僅剩幾個行業巨頭還在堅持。但到2013年,11家頭部企業的負債也達到了1500億。
但中國人的脾氣是什麼?你卡我脖子,只要掐不死,我就一定造得比你還好。早在2007年,我國就出台了關於開展大型併網光伏示範電站建設的文件,確定了將在沙漠、戈壁等地建設。2005年,在全國都卯足了勁做多晶硅組裝的時候,有一家被大家視作「異類」的公司竟然選擇了沒人做的單晶硅研發,它就是隆基股份。隆基股份深知,光伏如果要做出頭,唯一的方法就是把成本降低到和火力發電一樣或更低。隆基股份也知道,要做一家長遠的企業,就要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
金融危機的大浪淘沙後,2012年,隆基股份在上海上市,2013年,隆基股份全球單晶硅片出貨量第一,2015年,隆基股份打通了產業鏈一體化,營收在1年間從1億元飆升到25億元,2016年時任總裁李振國說,多晶硅成本即使降到0,我們也比他們有競爭優勢。到2019年,4年間,單晶硅市佔率從19%上升到了62%,隆基股份當之無愧地改變了市場格局。
2021年,我國新增光伏發電併網裝機容量53GW,連續9年世界第一。光伏產品出口284億美元,同比增長43.9%,2021年全球前10大光伏組件供應商中,中國佔8個席位,包攬前6,做到了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2021年,中國總發電量81122億千瓦時,火力發電71.13%,水力發電14.6%,風力、核能、太陽能分別佔比6.99%、5.02%、2.26%。回頭再看新中國剛成立時,傾盡全國之力,每年也能發出來43億千瓦時的電。無論是火力發電爬坡的50年,水力發電騰飛的10年,還是即將引領未來的光伏和核電,你我都是中國復興之路上的親歷者。
歐盟決議,要在2030年之前投資5650億歐元,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而今年上半年,中國出口至歐洲的光伏組件同比增長137%。我不知道中國會不會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但是我知道在科技的未來,沒有人能阻擋中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