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少看到關於人均GDP的討論,其實這是一組極為關鍵的核心指標。
在聯合國以及世界銀行的認定中,人均GDP是衡量一個地區是否發達的重要指標。相關資料顯示,人均GDP越高就代表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高,那麼老百姓的生活質量自然就高。
截至去年,我國的人均GDP達80976元,比上年增長8.0%,按年平均匯率折算,已經突破了1.2萬美元。
另有觀點提出,人均GDP雖然不能等同於老百姓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構成了一個地區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質基礎。
那麼我國人均GDP十強省市又是一個什麼格局呢?
根據2022年上半年度的GDP總量,以及去年年末最新的常住人口數據,中國人均GDP十強省市已經正式出爐。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這裡還加入了四大直轄市的參與。當然也很明顯,相對省份而言,直轄市在各類人均指標方面均有着明顯的優勢。
通過計算,最新半年度的人均GDP十強省市的排名依次為北京(88406元)、上海(77738元)、江蘇(66912元)、福建(58765元)、天津(55506元)、浙江(55385元)、廣東(46924元)、內蒙古(43604元)、重慶(42067元)、湖北(42029元)。
不出意外,四大直轄市的人均GDP全部入圍了中國十強省市。不過從具體數據來看,四大直轄市內部也存在了明顯的差異。其中,北京的人均GDP以8.84萬元穩居首位,而重慶僅4萬元出頭。
目前來看,北京和上海在人均GDP中的優勢相當明顯,而江蘇也已經坐穩了前三位。
福建的人均GDP躋身四強,領先於浙江。
近幾年,福建的GDP增速處於了我國沿海地區的領先水平。此外,第四次經濟普查的調整,也讓福建全省的經濟總量有所上調。
如果除去直轄市,僅僅在省份的比較中,福建的人均GDP已經僅次於江蘇。據悉,福建全省的常住人口為4187萬人,比浙江少了二千多萬。
當然,長遠來看,常住人口是一個褒義的指標,地區的發展也勢必需要常住人口的穩定支撐。
湖北領先山東,拿到中國人均GDP十強省市的最後一張門票。
誰能想像山東作為我國沿海地區的傳統強省,其人均GDP甚至低於了內陸地區的湖北!我們認為,山東的人均GDP確實不怎麼出色。而湖北在發展水平以及民富實力方面,確實也是有着獨特的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與重慶之間的人均GDP差距僅幾十元。此外,湖北與內蒙古、廣東之間的差距也並不大,未來的排名存在着調整的可能性。
如果說GDP總量代表了一個地區的經濟規模,那麼人均GDP就體現了內在產業的含金量。那麼對於這份榜單,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