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1-8月份內蒙古自治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054.65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同口徑增長42.20%,按自然口徑計算同比增長31.73%,增速居全國第一位,表現依舊耀眼。當然,其快速增長的背後離不開各盟市的有力支撐。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其12盟市各自的財力表現如何。
1-8月份各盟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數據:
鄂爾多斯(628.33億元 同比增長67.7%下同)、呼和浩特(164.62億元 同口徑增長10.6)、包頭(121.80億元 12.7%)、赤峰(85.00億元 -2.7)、錫林郭勒盟(77.24億元 16.1%)、呼倫貝爾(67.97億元 -1.02%)、通遼(64.80億元 11.80%)、烏海(64.24億元 34.2%)、巴彥淖爾(44.41億元 20.80%)、烏蘭察布(42.25億元 3.20%)、興安盟(26.63億元 3.6%)、阿拉善盟(22.75億元 1.7%)。
從收入方面看,1-8月份實力強勁的鄂爾多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28.33億元,佔全區收入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去年同期的近1.7倍,排名全國城市第二十一位,繼續保持全區第一。首府呼和浩特以164.62億元位居第二,但收入僅有前者的四分之一稍多,差距之大顯而易見。包頭完成財政收入121.80億元,牢牢守住第三位置。
赤峰繼續力壓錫林郭勒盟,將領先優勢鎖定在7.76億元。相比上個月,通遼不僅被呼倫貝爾盟反超,跌落至第七,還面臨身後烏海的步步緊逼,兩者之差已經縮小到0.56億元,可以說地位岌岌可危。巴彥淖爾、烏蘭察布財政競爭焦灼,分別完成44.40億元和42.25億元,不過憑藉出色表現,巴彥淖爾還是佔得上風。
興安盟、阿拉善盟兩地財政收入相比規模普遍偏小,均不超過30億元。其中,阿拉善盟只有22.75億元,依舊處於墊底位置。
從增速方面看,除了呼和浩特同比數據缺失外,可以看到僅有赤峰、呼倫貝爾兩地實現負增長,不過降幅都不大,分別為-2.70%和-1.02%,初步判斷大概率下個月會由負轉正,回歸正常軌道。其餘盟市均保持持續增長的良好態勢,其中鄂爾多斯增速依舊驚人,高達67.70%;烏海次之,為34.20%,有力拉動了全區財政經濟高歌猛進。巴彥淖爾、錫林郭勒、興安盟、包頭、通遼也同樣表現不俗,增幅均在10%以上,助力了大盤穩定。
對於1-8月份內蒙古各盟市的財力表現,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和留言。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和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