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酷愛存錢的特點,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的。年輕人的經濟負擔重,每個月償還了車貸房貸,再給家裡添置一點東西,就沒有什麼錢能攢下來了;反觀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每個月沒有什麼花錢的地方,即使什麼工作都不做,也能定期領取到一定的退休金。再加上過去幾十年里,自己積攢的積蓄,當前手裡的存款,都是以萬為單位的。
不少上了年紀的人一向保守,不會將這部分資金用來投資,我們往往選擇將其放在銀行存定期賺利息。如果你也正在這樣做,或者有這樣的打算,一定要牢記住以下「3不要」,否則個人資金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搞不好會得不償失,來一起看看:
第一,不要向外人透露自己的密碼
現如今各行各業都變得愈發智能化,在銀行辦理業務時,很多老人由於搞不懂這一系列的操作流程,就特別依賴銀行的工作人員。這本身沒有什麼不對,畢竟他們都經過專業的訓練,我們只需要口述一些東西,業務就能被辦理妥當。可一些防範意識薄弱、耳朵不靈敏的老年人,在此過程中,會將自己的銀行卡密碼直接告訴工作人員,也不管旁邊有沒有人。該隱私信息一旦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聽去,我們存進去的資金就非常有可能被盜。騙子的作案手法大家不得而知,但在現實生活中,因為自己一時疏忽泄露密碼,導致賬戶內資金不翼而飛的例子比比皆是。
第二,不要盲目存長期
一般情況下不論是國有還是中小型銀行,存定期的時間越久利率就越高,畢竟銀行是盈利機構,辦理各種貸款業務謀利時都需要足夠的現金流。一些老人一看有機會能獲得較高收益,就開心地走不動道,便不假思索存了個三五年定期。這樣的做法屬實太冒險,因為我們無法保障,自己在這幾年中,遇不到需要花大錢的地方。能把損失利息收益拿出來還好說,以大局為重自己也算沒白虧損,萬一拿不出來就相當麻煩了。
要想在獲得較高的收益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應急能力也不是沒有辦法。我們可以採用「階梯型」的儲蓄方式,即將全部資金的1/3存1年、再1/3存兩年、剩下的存三年,具體的比例大家可以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的調整。
第三,不要在單家銀行存款超過50萬
近些年來疫情對經濟消極影響尚未消散,各大金融機構暴雷事件也愈發得多,此時存款我們得着重注意一下,個人資金的安全性是否能得到保障。根據相關的法律規定可知,一般情況下,有存款保險標識的金融機構,只要儲蓄人在銀行的存款+利息收益不超過50萬,就算銀行倒閉,這筆錢也能返還至個人賬戶。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最好是分散儲蓄,同時在每家銀行的存款總額,不要超過50萬。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