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MarsBit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來源:Kevin
原文標題:BitKeep 創始人解讀 NFT:所有暴漲 NFT,都做好了這 7 大維度
今年 NFT 市場闖入了不少新老面孔。橫空出世的 LooksRare 和 X2Y2 「吸血攻擊」,交易額一度超越 OpenSea;Uniswap 收購聚合器 Genie,也開始切入 NFT 賽道;以 Solana 為代表的多鏈並存市場,瓜分了以太坊 17% 的市場份額。
競爭正在為這個年輕的市場注入新活力。市場壯大,交易規模持續增長,今年 5 月,以太坊鏈上 NFT 單日銷量首度突破 6 億美金;交易工具正在競爭中一步步迭代,批量上架與交易、「上架 NFT 即挖礦」...演進的玩法與功能激活了更大用戶規模;與此同時,NFT 項目數也在井噴式爆發,玩家們在層出不窮的類型和作品面前挑花了眼。
Web3.0 多鏈錢包 BitKeep 自今年推出 NFT 市場板塊以來,收錄了六萬多個 NFT 項目,創始人 Kevin 用了一年時間,參透了所有暴漲 NFT 項目的七大維度,本文來自 Kevin 的總結。
一、Builder
NFT 項目要吸引的目標用戶應該是 builder,而非羊毛黨、短期套利者,這一點特別重要,也是對團隊最大的考驗。投機者常有,而 builder 卻難得。
Builder 因共鳴和認同感聚集在一起,比如代表後現代喪文化的 mfers,吸引了在工作壓力和社會困境面前感到無力的千禧一代,在消極、迷茫甚至絕望的情緒漩渦中,人很容易被還原度很高的 NFT 角色打動併產生共情。
由此誕生了自發性極強的社區。不同於需要團隊宣發的項目,擁有 builder 的 NFT 項目也就擁有了自願維護和宣傳社區理念與精神的成員。mfers 的 builder 就像比特幣礦工一樣為項目做着貢獻,今天比特幣的成功不是由投機者推動的,而是歸功於無數礦工和佈道者。Builder 們通過自己的建設擴大項目在 Web3.0 的輻射範圍。那種真誠的態度和信仰,那種不因利益驅使的心態,催生出現象級的產品。

mfer #6148(Kevin 拍下的頭像 )
二、Innovation
每一個藍籌項目都是獨特的。
很多人認為,創新就是創造一個原先沒有的、新的,這個理解其實不太準確,創新更常見的是變換一種思維方式和視角。大多數人不能創新的原因是,只擁有一種視角或者固守一種思維模式,比如看跑鞋火了,就去做個跑鞋仿盤。市場上的仿盤數不勝數,同質化的模仿只會讓用戶審美疲勞,如果在產品特色上乏善可陳,那一上線基本就可以宣告死亡了。
Web3 是一個鼓勵創新的行業,創業者們需要時刻保持空杯的狀態,丟掉舊式的思維框架,塑造自己產品的獨特賣點。在 Web3,永遠不會有下一個 CryptoPunks,不會有下一個無聊猿,不會有下一個 Azuki,不會有下一個 STEPN...因為每一個能被人記住的作品都和上一個完全不一樣。沒有人會為下一個猴子買單,因為人們只需要一個猴子,但是創新的項目會永無止境。
就像最近大熱的 Strxngers,其獨特的點在於揭示了當代新型社交關係:點贊之交,用敷衍的點贊行為表達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狀態,很符合 NFT 圈的氛圍。這一概念具有較強的 meme 文化屬性,在元宇宙,大家都是陌生人。

Strxngers 評分:70/100
三、Team
成功 NFT 的背後總有一個深刻理解金融、共識、社區與藝術的團隊。
在評估 NFT 項目時,團隊綜合實力是 BitKeep 重點考察的一個指標,過往成功案例、信用背書、人脈影響力、優秀作品創作能力、社區發展能力都是加分項。我大概把 NFT 團隊分成四類:
1. 設計型:具備較強的美術能力和原創力,在商業化方向相對比較薄弱。具體代表比如 Azuki 這種畫風精美、共創性不高的二次元日漫,無聊猿情緒各有千秋的動物擬人化作品,對團隊審美和原創力要求較高。
2. 營銷型:核心團隊大多廣告出身,具備較強的講故事和營銷能力。適用於一些美術創作門檻不高的作品,比如卡通畫風的 Beans 和 doodles,更看重團隊的商業規劃和執行力。
3. 資源型:團隊在 Web3 圈人脈很廣,且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像 NFT 市場早期原住民 Cryptopunks、Crypto 巨鯨推出的 Moonbirds,都是這一類型。
4. 深耕型:在 NFT 領域擁有紮實深刻的思考,目標長期經營可持續的商業化項目。可以這麼說,大多脫穎而出、經過市場驗證的項目基本也都屬於這個類型。
四、KOL
完成創業團隊調研後,我常會提問:這個項目是否獲得了 KOL 的廣泛關注?是否成為社區意見領袖青睞的作品?
巨鯨也好,KOL 也好,是這個 NFT 社區從顯性上來看和整個 Web3 行業溝通的方式。
前面我們提到的創新、團隊實力,這些所有的努力一定會得到像 KOL 的肯定,這是側面印證項目可行性的方式。如果再好的項目,卻沒有任何一個有影響力的人對他們表達好感、善意,或者持有他們的 NFT,那這個項目想獲得受眾認可、在用戶圈層建立聯結、證明作品價值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像前文提到的 builder,判斷一個社區用戶是否為 builder,一個基本標識在於,他是否願意用 NFT 圖片做頭像,掛在推特、臉書或電報上。那麼同理,判斷一個 KOL 是否認可項目,也是看他是否真正使用這個 NFT。獲得 KOL 的認可,也是 BAYC 的成功密碼。

BAYC 評分:93/100
五、Economic
我們以前覺得 NFT 只是 NFT,但漸漸發現,從 AXS,到 MANA 和 SAND,到 APE,到 GMT,暴漲 NFT 背後都有一個完善的通證經濟系統。
NFT 項目想要打動受眾要靠實質的內容,但是內容所包含的並不單單只是一張圖、一個美術設計,NFT 賣的是對投資者未來權益所作的承諾,這些權益包括潛在的漲幅、持有紅利或其它衍生福利。
想做好一套完整的通證經濟系統,難度相當高,發行方需要能縱觀大局,從零規劃整個生態。可以說,經濟系統主宰了整個項目的成敗,越是頭部項目,其經濟系統的設計越追求完美、滴水不漏。經濟系統設計不好,NFT 難走長遠。
比如我們看 YGG 的首年財報,打金成員收入超 1000 萬美元,Axie 的高級玩家月收入是菲律賓普通藍領的 10 倍,以及 GMT 上線 20 天的 5 倍漲幅,先進的經濟系統在為投資者帶來切實權益的同時,也推動 NFT 項目成就一個傳奇。
六、Evolution
Crypto 本身就在不斷地進化,17 年的智能合約、18 年 DAPP 潮、19 年交易所站 C 位,20 年後 DeFi 開啟新紀元,從以太坊擴展到多鏈生態,到今天疊加 Layer2、GameFi、NFT、元宇宙...產品迭代、項目演進,不斷探索成為最適合當下的作品。
迭代意味着推倒重來,保持一種歸零的心態,隨時拋棄已有的成功和進展。一個項目本身能不斷地進化,這不是一個創新的意願,而是在這個過程中你變成不是你自己。
「最貴 TXT」 Loot 之所以讓人感到興奮,就在於其隨心所欲的可組合性與用法,每個人都可以自己鑄造發行,每個人都可以圍繞着簡單的文本進行再創作,協議交互、製作音樂、製作周邊...就像兒時玩的積木,這種創造力被點燃的感覺,極具 meme 效用。
七、Price
NFT 項目的核心是價格和流動性,一個作品理念包裝的再好看,價格沒有敘事性,也不具備傳播力,所以二級市場的走勢是否強勁、是否處於增長態勢,也是我們衡量的一種重要指標。
在這方面,BitKeep NFT 市場 INO 板塊成績就很突出。
BitKeep INO(Initial NFT Offering)是 BitKeep 錢包 NFT 發行平台,通過向平台內用戶提供優質應用的優先 Mint 權,讓 NFT 應用惠及更廣泛的 NFT 愛好者和創作者。上線幾期多有不錯的市場表現,最近的一期 OutSad 較發行價已有 330% 的漲幅,並登上 OpenSea 24 小時熱門榜單前三十。
以上這七個詞是最能夠體現 NFT 價值和評判標準的七大維度,同時這七個單詞 Builder、Innovation、Team、KOL、Economic、Evolution、Price 的首字母連起來又恰好組成 BitKeep。
當一個快速增長的項目或者藍籌項目出現的時候,必定是這個項目的共識壓倒了市場上多數的其它項目,並且也必然是這個項目在這七個關鍵維度上考慮得更加面面俱到。
責任編輯:K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