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是認知的變現:一個人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

2022年01月23日11:47:02 財經 1761

承認無知是智慧的開始。

最近,大家的股票基金收益都跌回解放前了嗎?是不是在暴跌面前選擇了躺平呢?心想「只要我不賣,就不算虧」。剛好,最近我看了一本專業的投資理財書《財富是認知的變現》,作者是重陽投資的合伙人舒泰峰,他在書中這樣寫道:「許多非專業的投資朋友可能都正在經歷這樣的炒股五階段:

第一階段 在火熱的市場氣氛中買進股票,一開始股價隨着大盤天天漲,你非常開心,經常請朋友吃飯


第二階段 好景不長,股票從高點回落,你買的股票的價格也隨之下跌,這時你仍信心滿滿,覺得這不過是暫時的回調,股價肯定會漲回來並再創新高


第三階段 事與願違,某天,股價終於跌破了你的成本價,你仍然不信邪,咬牙堅持,只是這時信心已經沒有那麼堅定了


第四階段 市場氣氛進一步轉冷,甚至沒有人再談股票了。你買的股票也跌到新底,可能比你購買的價格低了50%甚至更多,這時你終於心灰意冷,放棄了抵抗,但你並未割肉斬倉,只是任由股價雨打風吹去,再也不看股票賬戶。同時內心深處依然抱着僥倖的希望——守得雲開見月明,只要沒賣,只要我等,總有希望


第五階段 現實比想像更加殘酷,這一等可能就是3年、5年,甚至10年、8年。你望眼欲穿,回本無望,終於在內心承認了投資的失敗。或者在急需用錢的時候,不得已割肉出局」

財富是認知的變現:一個人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 - 天天要聞

你一定聽過巴菲特那句名言:「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也許你也像我一樣,曾經因為一句話振聾發聵:「一個人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這兩句話說的其實是一回事。巴菲特說的是人性,後面一句說的是認知。而所謂「認知升級」,其實不過是懂得了人性的弱點,拓展了意識的範圍。 正因為如此,舒泰峰在給這本書的序起名字時,使用了《財富是認知的變現,破財是認知的淪陷》這樣一個標題,而這本書通篇12章,講的全都是認知,比如:

  • 以「自知者明」破解「過度自信」
  • 以「理性自律」破解「貪婪與嫉妒」
  • 以「長期主義」破解「急於求成」
  • 以「安全邊際」破解「稟賦效應
  • ..........

在《財富是認知的變現》這本書里,作者不但用無數經濟學案例來解釋12種人性認知誤區和應對方法,每章都還有一個虛構的「巴菲特與老子的對話」,他用這種形式,把巴菲特的投資理論和老子《道德經》當中的內容一一對應,讓人耳目一新的同時,更讓人感慨:大道相通。接觸的內容越多,認知越寬泛,就越能意識到這一點——任何學科的底層邏輯,都是相通的。不過,我仍然相信很多人會覺得不管是巴菲特還是老子,都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太遙遠,我們只不過就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平凡人而已。但與之相對應的另外一極則是:幾乎每個人都想賺錢,都有成為「富人」的慾望。這個現象再一次體現了人性的矛盾與複雜:每個人都想賺錢,但真正願意花時間精力去學習賺錢的知識和賺錢思維方式的人,卻鳳毛麟角。 由此,我想起了獵豹移動CEO傅盛曾經改造過的一副人類認知的四個階段圖,在這張圖裡,他把人按照認知層級分為了4類


財富是認知的變現:一個人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 - 天天要聞

  • 95%的人都處在第一階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4%的人處在第二階段 :知道自己不知道
  • 0.9%的人處在第三階段:知道自己知道 (巴菲特和芒格就在這個階段)
  • 0.1%的人處在第四階段:不知道自己知道 (老子應該在這個區間里)

如果說以上四個階段有點「繞」的話,那或者可以用「美醜」這樣更為簡單的方式粗暴理解:

  • 95%的人都處在第一階段:不知道自己長得丑(自我感覺相當良好)
  • 4%的人處在第二階段 :知道自己長得丑(有自知之明)
  • 0.9%的人處在第三階段:知道自己漂亮 (清晰自己的優勢,在打扮上會揚長避短)
  • 0.1%的人處在第四階段:驚為天人但卻不知道自己漂亮 (世間最難得的境界)

按照這張圖,95%的人都是在心智上「未開化」的人,這部分人做事,自認為憑藉的是理性分析和判斷,但其實不過是人性的本能,所以,會不斷的在「人性的弱點」上栽跟頭,淪為市場上的韭菜。

近些年來,以羅胖為代表的的一批知識分子逐漸打開了很多人的認知格局,雖然現在有不少人「自認為很懂」的點評羅胖等人不過是一群販賣焦慮的知識分子,但我覺得說這種話的人,大多數都還沒活出這95%的範圍,因為真正實現了認知迭代的人,沒有時間抱怨或滿腹牢騷的評判,也不會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優越感,而是不斷拓展自己的認知範疇,在這個過程中,愈發覺得自己渺小無知,越發祛除人性的傲慢與偏見。正因為此,老子才會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建立清晰的自我認知,才是破解過度自信等認知缺陷的根本。換言之,承認無知,才是智慧的開始

投資大師霍華德•馬克斯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最大的投資錯誤不是來自信息因素或分析因素,而是來自心理因素。他列出了最影響投資的7個心理因素:貪婪、恐懼、自欺欺人、從眾、嫉妒、自負、妥協。也許正是因為「心理」因素如此重要,所以心理學才能與多學科交叉,比如,大家都熟知的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的經典著作《思考,快與慢》就是經濟學和心理學的最佳組合。除此之外,心理學與社會性的關係也更為密切,比如霍華德•馬克斯提到的從眾、嫉妒等,都與社會心理學息息相關。

財富是認知的變現:一個人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沒有人能通過一本書就變成炒股高手,甚至也沒有哪位經濟學家能做到百發百中,未卜先知,但是擴展認知範圍、迭代認知層級,卻可以讓一個人活的更從容通透,更能脫離「本能」的限制,從而也走的更高更遠,就像站在160層的迪拜塔上看到的風景,肯定和站在自家陽台上看到的,肯定不一樣


我是「有夢想的唐糖」,是一名專註乾貨分享的心理諮詢師。歡迎你的點贊、收藏和關注,如有問題,歡迎後台私信。

所有遇見,皆因同頻。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熊市不買股票,難道等牛市去接盤? - 天天要聞

熊市不買股票,難道等牛市去接盤?

本周繼續回撤,年內收益率從最高20%降到3%了,沒有不開心,但也談不上開心,這種過山車,我坐過無數次了,去年也是從最高20%的收益率回撤到虧損,然後年末只賺了3%,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了,以後還會無數次發生,但是,這是在股市賺錢必須承受的,
浙江一股民150萬全倉愛康科技,躺平3年,卻發現賬戶己歸零! - 天天要聞

浙江一股民150萬全倉愛康科技,躺平3年,卻發現賬戶己歸零!

"啥情況!我的150萬就這麼沒了?!"浙江股民周某怔怔地盯着股票賬戶,臉上寫滿了不敢置信。沒錯,人家就是3年前滿懷憧憬地殺進股市,夢想着靠一隻光伏股翻身,結果現在150萬全打了水漂,37萬都不剩!這賬戶,簡直是慘絕人寰啊!事情還得從2021
6月23號,郵儲銀行最新存款利率表來了:10萬存1年,利息多少? - 天天要聞

6月23號,郵儲銀行最新存款利率表來了:10萬存1年,利息多少?

對於郵儲銀行作為國有6大銀行之一 ,是我國營業網點最多的銀行,在每個鄉鎮都有郵儲銀行的營業網點,但是在郵儲銀行存錢尤其需要防止存款變保險。存10萬,怎樣存拿到手的利息更多?其實,我們要考慮的有3點第一點就是選對存錢的銀行第二點就是存款的期限
別無選擇,美國財政部將長期依賴短期國債 - 天天要聞

別無選擇,美國財政部將長期依賴短期國債

隨着美國財政赤字持續擴大,增發短期國債似乎成了「唯一出路」。花旗在本周五的報告中指出,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更新的展望,預計財政部將面臨長期融資挑戰。未來十年,除非利率大幅下降,否則財政部幾乎沒有其他選擇,只能更多依賴短期國庫券(T-bills),預計短債比例將接近25%甚至更高。本周,CBO把本財年美國...
企業數據跨境流動需求強烈,臨港:發佈清單傾向於企業可落地可操作 - 天天要聞

企業數據跨境流動需求強烈,臨港:發佈清單傾向於企業可落地可操作

「臨港新片區大力發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車等前沿產業,這些產業對數據的跨境流動有着強烈的需求,推進國際數據合作交流,對促進臨港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日前由上海臨港新片區跨境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臨港新片區高水平開放大會系列活動——高水平國際數據合...
跌不動了!也不要高興太早了,後面還有大招! - 天天要聞

跌不動了!也不要高興太早了,後面還有大招!

大家好,今天是2024年的6月23號,星期天下周開始,會有逐步的反彈!說幾個數據:滬指半年線3002點,周五開盤2998.24點,最後集合競價前3003點,最後收盤2998.14點。僅僅看開盤的2998.24點到收盤2998.14點,操作痕
鋰電池不安全,要禁用?以後不用再擔心了,鋰電新規下半年實施 - 天天要聞

鋰電池不安全,要禁用?以後不用再擔心了,鋰電新規下半年實施

電動車給出行帶來了便利,但是最近兩年,電動車起火事故明顯增加,僅在2023年里,電動車火災事故就達到2.1萬起,所以各地加強對電動車安全管理,很多人說電動車鋰電池不安全,要禁止使用鋰電池。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以後不用擔心了,鋰電新規下半年將會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