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是林女士(化名)大喜的日子,然而早上8點多一切準備就緒時,早早聯繫好的攝影師卻不見蹤影,怎麼都聯繫不上。在人生最重要的日子無法留下記錄,林女士一家人着急地重新尋找攝影師,直到下午才有攝影師趕來「救場」。

很是氣憤的林女士調查後發現,和她相似遭遇的還有多位新娘,除了婚禮當天被「放鴿子」,這位攝影師現身後拍出的婚禮照也讓人無法接受,在她們看來還不如普通人用手機拍攝的。最終四位新娘報警,一同將攝影師帶至派出所,原來,她們都是在軟件小紅書上聯繫的這位攝影師,通過微信簽訂了合同,拍攝價格在1800元至4000多元不等。然而事後發現,該攝影師在社交軟件上發佈的自己的「作品」均為盜圖。
「我不在乎這個定金了,我就想送他進去。」林女士告訴記者,不過警方表示這類行為不能構成詐騙罪,只能以合同糾紛進行調解。新娘們不僅要求退錢,還主張對方賠償損失費,林女士表示,希望更多人能警惕,不要再上當受騙。

記者通過社交平台搜索發現,網絡上聯繫進行婚禮照、寫真拍攝的內容非常多,多地都有上當受騙的維權貼。有騙取定金,也有的拍攝完不提供照片,警方多數認為不存在詐騙或合同詐騙,就金額來看往往也只能調解,而向法院提起訴訟成功維權的案例也有不少。
一位婚禮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好的跟拍攝影師往往享有一定美譽度,自己有工作室,也和一些知名活動公司有聯繫,檔期很滿並不好約。而社交網絡的發達讓這一行的門檻進一步降低,很多從業經歷尚淺的攝影師通過網絡拓客,水平參差不齊,甚至有人利用這種虛擬空間行騙。「如果一定要在網上找,必須留個心眼,對攝影師作品多加核驗,需要對方提供更完備的案例和信息,包括一些原圖等等,另外在簽訂合同時也必須格外注意。如果要求比較高,想要萬無一失,也可以請上多位攝影師形成備份。」
來源:揚子晚報/紫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