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5歲、最大73歲,圍爐數小時後都「不對了」……半個月內,就有47名因聚會煮茶而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被送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救治。其中有人還胡言亂語、意識不清,隨後陷入昏迷、大小便失禁。該院急診創傷中心一名主任醫生介紹,從收治病人的情況來看,今冬圍爐煮茶造成的中毒人數創了歷史新高,比炭火取暖、自助燒烤等造成的一氧化碳中毒人數還要多。
親朋閑坐,燈火可親。隨着冬季天氣漸漸變冷,以及春節一天比一天臨近,不少人選擇約上三五知己,和家人一起圍爐煮茶,品茗聊天。由於既有取暖的實際功用,又有交流思想、增進情感的無形作用,在一些氣溫偏低的地方,「圍爐」甚至成了一些家庭每天的「保留節目」。不可否認,這樣的場景氛圍感拉滿,也很有情調。不過,在追求「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式浪漫溫馨的同時,還是要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等安全事故的發生。
需要申明的是,不僅是圍爐煮茶,其他一些看似浪漫、有情調的玩法,尤其是跟火有關的,一旦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發事故。大約兩年前,短視頻平台颳起一陣「花露水+打火機=藍色火焰」的「浪漫」玩法:用花露水在地上畫出一個心形,然後用打火機點燃,火光便勾勒出一個藍色的愛心。對此,消防部門就提醒,花露水的酒精含量一般在70%左右,一旦操作不當很容易燒傷,甚至引發火災事故。
回到圍爐煮茶的話題上,引發火災的可能不是沒有,但相對沒那麼突出,最大的安全隱患還得數一氧化碳中毒:一是從加熱方式看,雖然也可以採用電爐、酒精爐等作為煮茶爐灶,但用炭火爐、煤爐似乎更有氛圍,而後者在使用過程中很容易產生一氧化碳。二是一氧化碳不易被察覺且毒性較強。一氧化碳無色、無味、無刺激性(燒煤時產生的刺鼻氣體主要是硫化物),含量達0.04%—0.06%時就能讓人中毒。如果空間封閉,中毒就是分分鐘的事,但在冬天,關門閉窗保暖又成了普遍做法,這更加大了中毒的概率。
也正是由於一氧化碳的隱秘性、毒性不小,其給公眾造成的傷害不容小覷。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有6000多人一氧化碳中毒,其中死亡200多人。另一個讓人「惱火」的點是:一氧化碳中毒者即便發現及時並得到了有效救治,也不是「清醒了就沒事了」。一些中毒較為嚴重的病人,可能會出現一段時間的「假愈期」,存在「遲發性腦病」風險,需要後期進行足量的高壓氧治療等針對性干預,否則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大腦損傷。
由此可見,冬天要想愜意地圍爐煮茶,還得時刻堅持預防第一的原則,做好做足場所設施的「安全體檢」,不讓一氧化碳中毒等事故有可乘之機。具體來說,爐灶能用電爐、酒精爐的,就不要用炭火爐和煤爐。如果不捨得更換,就必須保持場所通風,尤其身處房間等室內密閉空間時,一定要開窗保持空氣流通。這些做起來並沒有多大難度,關鍵是防範意識和思維要跟上,千萬不能存有僥倖和麻痹心理,否則很容易樂極生悲,一切悔之晚矣! □ 墨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