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回龍觀的前世今生!

昌平有這樣一個地區,它有着悠久的歷史,源起唐代,興於今朝。它有着諸多的標籤:第一批經適房社區、亞洲第一大文化居住區、位於昌平最南端……它就是回龍觀。

近日,《畫說回龍觀》的漫畫作者吳戈做客第109期昌平讀書匯,和大家分享從回龍觀的前朝往事到「回天行動計劃」實施後高速發展的今天,講述了在這片土地上新一代回龍觀人的真實生活情景和奮鬥成長足跡,充分展示了「觀里人」的精神風貌。

漫畫作者吳戈,出生於北京,在回龍觀更為大家熟知的是她的網名「明亮」。在她兒童時期有一位鄰居,就是我國著名漫畫家丁聰先生,吳戈從小趴在丁先生書桌旁看他畫畫,深受丁聰先生的熏陶,一直影響至今。

吳戈也是最早搬進回龍觀文化居住區的居民,在2000年的時候,吳戈在做產品設計相關的工作,跟漫畫完全不搭邊。她說「我是絕對沒想到,後來會紮根這裡,跟回龍觀有這麼深的不解之緣。」

據吳戈介紹,她剛入住回龍觀的時候,回龍觀的東、西大街到處都是工地。小區門口有農民趕馬車在這裡賣菜,沒有超市,當時的農場橋黑漆漆的,路燈都沒有。隨着「回天行動計劃」的實施,很多年輕人在家門口就能上班和創業了,曾經黑漆漆到後來交通擁堵的農場橋,搖身一變成為北京首條單車專用道,也成為了網紅打卡地。「回龍觀飛速發展,現在真的大變樣了!」吳戈說道。

雖然當時回龍觀地區的硬件設施還待完善,但吳戈和回龍觀的不解之緣已經正式開啟了。鄰居們也是各行業的精英和創業者,大家年輕有朝氣,有着許多說不完的話題,這時一個聯繫大家的網絡平台回龍觀社區網應運而生了。

(圖片來自網絡)

吳戈在2000年9月5日註冊了回龍觀社區網,就開始在網站論壇發表一些flash動畫,廣受好評,同時也和社區網站長、網友漸漸熟絡了起來,2012 年底,吳戈正式加入了回龍觀社區網這個團隊。

在2020年,恰逢回龍觀文化居住區居民入住20周年,她開始在社區網上連載起了關於回龍觀變遷史的漫畫,很快就受到了近十萬名網友的熱烈追捧,這也是《畫說回龍觀》一書的雛形。2021年3月接到了出版《畫說回龍觀》這本書的任務,當時計劃趕在7月1日前要全部完成,時間非常的緊張。

吳戈說:「時間可以說是挑戰我的極限了,但我覺得應該為回龍觀人和這片土地留下點什麼。」吳戈說干就干,從挖掘整理史料素材開始,她走訪博物館,採訪年過八旬的原回龍觀鄉老鄉長和多位回龍觀老居民,翻閱《北京市昌平縣地名志》、《昌平民俗非遺概覽》、《名人名著話昌平》等史料書籍。

要把一件件大事、每一個變化都記錄下來着實不易。吳戈便一邊梳理素材一邊畫,每天伏案16 個小時,歷時三個半月,終於完成了這本漫畫書。書中包含回龍觀的前朝往事、回龍觀的前傳、回龍觀的今朝、回龍觀的騰飛、回龍觀精神5個章節,講述了回龍觀名稱的起源、古代碑文的記錄、民間流傳的故事,還記錄了新一代回龍觀人的真實生活,在這裡奮鬥成長的足跡。

吳戈還把這些年回龍觀人親身經歷的溫情事兒也畫進了漫畫中。書中有三十多位人物原型,都是生活居住在回龍觀的回龍觀人。活動現場,還邀請到了「回龍觀第一居民」回龍觀讀書會會長查迎和「觀里第一好人」回龍觀社區網誌願者陳愛菊。

查迎:「現在參與到回龍觀讀書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我們舉辦的活動形式也非常的豐富,如今回龍觀地區的文化氛圍日漸濃厚了」

正是「回天有我」的主人翁精神。讓每一個「觀里人」都努力地散發著自己的光和熱,其中義工隊伍更是人才濟濟。

志願者陳愛菊:「我們的志願者隊伍人數不斷增加,年齡跨度也越來越大,公益項目也越來越多。」

社區網是一個有溫度的地方,特別有號召力和凝聚力,充滿了正能量,這也是網站的魅力所在。

吳戈:「我們為兔唇兒童搭建微笑牆、尋找網友走失的母親、疫情來襲為武漢醫院緊急募集防護面罩等等,每一個人的善良和滿腔熱血,總會在某一個瞬間打動你。」

社區網的網友們從線上走到線下,一起舉辦趣味運動會、消夏晚會、跳蚤市場等這種常規活動,回龍觀社區網也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了。在現場,吳戈還帶來了她親自設計的「野豬」Logo短袖,「野豬就是業主的諧音,網友們都自稱「野豬」,正面圖案就是野豬們一起聊天、喝酒、擼串兒,是我們觀里人真實的生活寫照。」吳戈介紹。

百折不撓,向陽而生,是回龍觀精神。年輕朝氣,自強不息,是回龍觀人的精神。「我堅信,回龍觀的明天會越來越好。希望下一代回龍觀人,把回龍觀精神傳承下去,用自己的才華和能力,使回龍觀的建設越來越好。」吳戈說。

部分漫畫賞析

這片地區1936年屬冀東昌平縣,新中國成立前,回龍觀村歸宛平縣管轄……

本期《昌平讀書匯》由昌平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昌平區融媒體中心、昌平區圖書館承辦,回龍觀社區網協辦,走進這期的讀書匯,和小編一起了解《畫說回龍觀》背後的故事。

圖文來源:昌平圈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