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希之死 | 人物

2024年05月21日13:20:47 動漫 4883

萊希死得蹊蹺

當地時間19日,伊朗總統萊希遭遇空難離世。與他同乘一架直升機的還有其他8名人員,包括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東阿塞拜疆省省長等。

萊希之死 | 人物 - 天天要聞

這場意外來得頗不尋常。當天19日,三架直升機組成了總統直升機隊先後起飛,載着一眾高官參加一場政務活動。兩架直升機安全着陸,只有萊希和阿卜杜拉希揚搭載的直升機失事,撞山墜毀,現場視頻顯示,失事現場異常慘烈,出事直升機幾近全毀,機上人員無一生還。

萊希之死 | 人物 - 天天要聞

空難發生後,全球輿論震驚,這是一場疑點重重的意外。

疑點一,直升機失事時,當地天氣非常惡劣,大霧瀰漫,能見度極低。當時,萊希和下屬們出席大壩落成儀式 「執意」乘坐直升機返程時,遇上惡劣天氣「硬着陸」,一國政要出行,安全卻得不到百分百保障,令人匪夷所思。

萊希之死 | 人物 - 天天要聞

疑點二,萊希等人所乘坐的直升機,是一架由美國德事隆航空公司旗下貝爾直升機公司製造的貝爾212型直升機。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萊希乘坐的直升機機齡超40年,是在1976年由伊朗親西方的巴列維政權通過商業途徑購買的。由於40多年來伊朗與美國長期的對立,這款直升機難以獲得足夠的零件加以維護。

每個人都被命運主宰

萊希的政治生涯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息息相關。1960年,萊希出生在伊朗東北部的馬什哈德,一個什葉派聖城,母親是一名家庭主婦,他在家中四個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萊希五歲時,神學家父親早逝。

1970年代末期,一場名叫「伊斯蘭革命」的社會運動在伊朗興起。彼時,萊希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伊朗熱血青年,這段時間,他正在庫姆宗教學院學習,認識了改變他一生的恩師——哈梅內伊,並且參與了反對親美的巴列維王朝政權的政治活動。

如果不是「伊朗革命運動」的到來,萊希或許會成為一名頗有建樹的神學家和著作家。在進入政壇之前,他確實出版過幾本著作,還獲得了沙希德·穆哈里大學法學博士。

「伊斯蘭革命」勝利後,萊希加入了司法部門。而他的恩師哈梅內伊1981年成為伊朗總統,在前者的提攜下,20歲出頭的萊希開始了他在司法體系生涯,在伊朗幾個不同城市擔任檢察官。1983年,萊希娶了馬什哈德市宗教領袖的女兒,這有利於穩定他的仕途。1989年,萊希開始擔任德黑蘭檢察官,1994年至2004年這10年,萊希擔任監察總局局長,負責調查不當行為和腐敗。2014年,萊希成為伊朗國內檢察部門一把手,升任伊朗總檢察長。

萊希之死 | 人物 - 天天要聞

萊希負責的多個案件讓西方輿論對他的批評不絕於耳

萊希工作作風強硬,參與了伊朗多個爭議事件的處置工作。在擔任德黑蘭副檢察官期間,年紀輕輕的萊希與其他三人組成「起訴委員會」,「起訴委員會」被西方輿論認為對1988年伊朗政治犯處決事件負有責任。此外,萊希處理了一些重大的案件,包括1998年德黑蘭連環謀殺案,涉及一些知識分子和政治異見人士被殺。

霍梅尼死後,恩師哈梅內伊成為伊朗第二任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對萊希的期望也挺高,過了兩年,他任命萊希出任「拉扎維聖陵基金會」監護人,該基金會控制伊朗國內建築、金融、電訊、能源等經濟領域,是伊朗財力最雄厚的宗教基金會。可以說,哈梅內伊把「錢袋子」給最得意的萊希打理,信任程度可見一斑。

得到了恩師的肯定和支持,2017年,萊希首次向總統寶座發起衝擊,但是不敵溫和派人士魯哈尼。越挫越勇的萊希決定繼續留在司法系統等待時機。四年後,萊希以62%的得票率擊敗了其他三位候選人,成為伊朗新一任總統。但是,當年大選的投票率僅為48.8%。

強硬的萊希最後得以成為伊朗國內二號人物,既來源於哈梅內伊的力挺,也與美伊兩國關係始終無法轉圜不無關聯。2017年萊希第一次參選敗北,他的對手魯哈尼因曾經主持2015年伊核協議談判,以暫停伊朗的核武開發來換取美國對伊制裁的鬆動,獲得不錯的民望。幾年後,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美方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並重新對伊朗實施制裁,伊朗軍方「大佬」蘇萊曼尼死於美軍刺殺,伊朗經濟情況在新冠疫情期間惡化,內外因素疊加,以萊希為代表的勢力重新掌權。

在內政上,萊希貫徹他秉持的強硬主張,打擊貪污,並且收緊道德律法。2022年9月,一位名叫艾米尼的伊朗女子因未佩戴頭巾,被「道德警察」逮捕後不幸身亡,引發民眾騷亂。萊希政府曾下令對艾米尼之死展開調查,同時派安全部隊鎮壓示威。

萊希之死 | 人物 - 天天要聞

在經濟上,伊朗經濟通膨多年居高不下,經常超過30%;今年3月末,伊朗貨幣里亞爾跌至新低,氣候變遷也加劇當地水資源短缺。但是萊希和哈梅內伊都主張解決伊朗經濟問題的主要方法並不是讓美國取消制裁,而是實行自給自足的經濟政策,降低伊朗應對外部制裁的脆弱性。在萊希任期內,伊朗積極關注「全球南方」國家,與亞非拉多國簽署了經濟、政治、文旅方面的多項合作文件,並主動加入國際組織。

在外交上,萊希政府在近期發生的地區衝突上保持極大的剋制。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頻頻挑釁伊朗,還襲擊了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但伊朗的回擊頗為克制。同時,萊希主政時期,伊朗積極改善與中東國家的關係。2023年3月,在中國的斡旋下,伊朗同沙特阿拉伯開啟了關係正常化進程,為中東地區局勢緩和奠定了重要基礎。這是萊希擔任總統期間最重要的外交成就之一,也是他的前任們始終未能實現的一個目標。

萊希之死 | 人物 - 天天要聞

可以說,作為恩師哈梅內伊內政外交政策的執行者,萊希或將成為伊朗革命運動後第三任最高領袖。

萊希之死 | 人物 - 天天要聞

美伊恩怨 原本兩國還挺要好

在美國所制裁的國家中,超過40年的僅有朝鮮、古巴、伊朗三個國家,但是美國和伊朗也不是一開始就水火不容,曾經還一度交好。在巴列維政權時期(1925年至1979年),伊朗非常親美,美國也將伊朗視為保持自己在中東地位和攫取利益的跳板,對伊朗大力扶持。巴列維將自己打造成美西方不可或缺的盟友,同時在國內推行改革,計劃把伊朗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君主政體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其中最為著名的政策是「白色革命」,以土地改革為核心,涉及婦女獲得投票權、消除文盲等方面,同時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等遍布大街小巷。

藉助美國的經濟扶持和石油收入的猛增,20世紀60、70年代,伊朗人均gdp從1965年的245.6美元激增到1977年的2146.6美元, 媒體用「1960年以後的伊朗工業增長速度之快,在歷史上幾乎是獨一無二的」來評價伊朗的經濟發展。

但是好景不長,巴列維承諾的自由及改革卻沒有兌現,加上石油價格的大跌,伊朗國內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貪污腐敗成風,讓很多人不滿,伊朗國內許多地方「揭竿而起」,爆發群眾運動。1979年,伊朗的宗教領袖霍梅尼結束了長達15年的流亡生涯,在伊斯蘭革命運動參與者和群眾的擁護之下回到首都德黑蘭,並於同年2月11日正式覆滅了巴列維政權,這一天也成為了伊朗的國慶日。

萊希之死 | 人物 - 天天要聞

2012年上映的電影《逃離德黑蘭》反映的就是1979年伊斯蘭革命爆發時,六名美國外交人員逃離被伊朗示威者攻佔的美國駐伊朗大使館的真實故事。這部由本·阿弗萊克主演的影片,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剪輯獎多項大獎認可。《逃離德黑蘭》所展現的,也就是被後人稱為「伊朗人質危機」的事件。該事件持續了444天,涉及66名美國外交人員,不僅導致時任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因為解救失敗最終競選連任失敗,也宣告伊朗與美國的決裂。從此,美國開始對伊朗開始了長達40幾年的經濟制裁。

萊希之死 | 人物 - 天天要聞

萊希之死 | 人物 - 天天要聞

萊希意外身亡 誰是未來最高領袖?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從1989年開始,統治伊朗35年之久,目前已經85歲高齡。作為他的得意門生、追隨者萊希本來有希望成為接班人,但是,一場意外卻發生了。

在萊希死後的第二天,伊朗政府、議會和司法領導人當天召開會議後確定,第14屆伊朗總統選舉將於6月28日舉行。

英國媒體《經濟學人》在最新的一篇分析中指出,儘管萊希只是「二號人物」,但他不幸遇難仍將動搖伊朗政壇根基。除了需要在短時間內迅速尋找一位新總統、在當前紛亂複雜的中東形勢下對抗美以等國之外,還需要防止經濟再度下滑以及國內觸發內鬥而陷入混亂的可能性。

對於哈梅內伊的繼任者,美媒《紐約時報》分析認為,萊希曾經被視為該職位的頭號競爭者之一,受到了強硬派的青睞;而哈梅內伊的兒子穆傑塔巴是一名有影響力的神職人員,幫助管理他父親的辦公室。萊希之死基本上為小哈梅內伊接替父親的職位鋪平了道路。不過,1979年伊斯蘭革命的一眾領導人堅決反對與他們推翻的君主制相似的世襲制度,而且穆傑塔巴未曾擔任過任何政府職務,聲望未經受過考驗。

萊希之死 | 人物 - 天天要聞

萊希遇難後,誰是未來的伊朗最高領袖,必有各方勢力的角逐。

作者丨楊穎,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筆

動漫分類資訊推薦

G7在城堡辦晚宴,馬克龍「懸浮」增高力壓蘇納克,81歲拜登缺席 - 天天要聞

G7在城堡辦晚宴,馬克龍「懸浮」增高力壓蘇納克,81歲拜登缺席

當地時間6月13日晚,參加七國峰會的各國首腦,出席了由意大利總統塞爾焦·馬塔雷拉和意大利第一千金勞拉·馬塔雷拉為他們舉辦的晚宴。從宴會開始前的「全家福」照片可以看到,七國領導人裏面,只有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帶了夫人,其他的人都是「單身赴任」。而兩位歐洲機構的領導人-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
喜歡就去偷走?男子上演現實版「偷菜」 - 天天要聞

喜歡就去偷走?男子上演現實版「偷菜」

近日家住崇明農村的宋先生髮現樓下花壇里的三棵羅漢松不翼而飛四處尋找無果後他選擇了報警上海市公安局崇明分局豎新派出所民警接警後立即趕赴現場據宋先生介紹三棵羅漢松是他一年前買來種下的雖然只有40餘厘米高但整體造型優美民警正在調查時轄區居民程先生也報警稱他家圍牆外側一棵價值約300元的造型海棠樹被人挖走通過查...
6月14日丨暖城早新聞 - 天天要聞

6月14日丨暖城早新聞

今天晴最低氣溫:13~19℃最高氣溫:28~31℃早安news本地新聞2024/6/14自治區黨委召開全區領導幹部警示教育會 孫紹騁主持並講紀律黨課 王莉霞張延昆出席6月13日,全區領導幹部警示教育會在呼和浩特召開,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主持並講紀律黨課。詳情>>>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暨生態環保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會議 杜匯...
活久見!誰想的這種辦法讓大模型PK - 天天要聞

活久見!誰想的這種辦法讓大模型PK

文|白    鴿 編|王一粟 「每個大模型看起來都差不多,只能誰便宜先用誰的。但用下來之後,不合適再換,又費錢又費力」,一位AI 招聘公司的創始人對光錐智能抱怨道。 2....
段玠,已主動投案 - 天天要聞

段玠,已主動投案

據云南省紀委監委6月12日消息:大理州政協原一級巡視員段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已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雲南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段玠(資料圖)據公開簡歷,段玠生於1963年4月,曾任大理州委宣傳部副部長,鶴慶縣委副書記,劍川縣縣長、縣委書記,大理州交通局黨委書記、局長,大理州大理市市長等職。2006年,段玠...
士說心語丨父親的舊相冊伴隨我成長 - 天天要聞

士說心語丨父親的舊相冊伴隨我成長

士說心語丨父親的舊相冊伴隨我成長■韓璐瑤入伍前,父親把一本舊相冊鄭重交到我的手裡,對我說:「不愛紅裝愛武裝,像英雄一樣去戰鬥,做自己人生中的光……」翻開舊相冊,照片中父親身穿軍裝,身姿挺拔、滿臉驕傲。兒時的我總喜歡在睡覺前,聽父親講述他參軍時的故事。巍峨的雪山、蒼茫的大漠……在那裡,父親經歷蛻變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