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評論員 王彬
圖源:視覺中國
這兩天,曾被「懸賞千萬」尋找的孩子謝浩男回歸原生家庭,引發全網關注,廣大網友也真心為謝家的團圓而高興。
不過,從這兩年輿論場的情況來看,每當「潑天的流量」來襲,背後也總伴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而這一次,出現的問題是:有人利用ai生成尋親父子帶貨視頻,蹭謝家父子的流量、謀自己的私利。
在短視頻平台,一些商家或個人賬號剪輯謝岳、謝浩男此前的直播視頻內容,利用ai對口型技術,讓他們「說出」所謂「送福利」內容,並在視頻內掛購物車,製作推銷帶貨視頻,帶貨的商品包括面膜、牙膏等。3月19日,謝浩男在直播間回應稱,這些視頻都是假的。「正主」出來闢謠,也讓那些帶貨視頻的「虛假本質」,在大眾面前一覽無餘。
謝家父子之所以在互聯網上「高調認親」,不單是為了慶祝團圓,更是為了讓社會進一步關注「被拐群體」,通過互聯網的觸角,擴散尋親信息,凝聚善的力量,幫助更多尋求家庭「上岸」。現實也無數次證明,這樣的「高調認親」,確實能夠實現「大流量」與「正能量」的雙向奔赴。
謝家父子,可謂用心良苦,用意深遠,是把這波流量當成尋親群體的新希望,用一顆敬畏之心去面對這波流量,言行都很有邊界感。相比而言,那些在沒有經過他們同意的情況下,利用ai技術,打着他們的旗號去帶貨謀取私利的人,就顯得別有用心了。屬於典型的「沒能抵擋流量的誘惑」,動了歪心思,也走上了「投機取巧式」的所謂捷徑,結果就是在違法違德的路上狂奔,怎麼看都很「跌份兒」。同樣為人,做人做事的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被拐的孩子回家,這本身是天大的好事、喜事,某些人卻偏偏要來裹亂添堵。我們千萬不要以為這種伎倆很假,很容易被人識破,所以沒什麼大不了,因為互聯網裡「人潮洶湧」,當這些虛假的帶貨視頻,乘着「算法」的東風,無差別推給海量人群,這種情況下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慧眼如炬,不偏聽偏信的。
現在,就有不少網友反映,自己就是刷到了這類視頻,並出於善意和支持謝家父子的角度下了單。這麼看,些無良商家或個人賬號的越軌行為,不僅是在給好事裹亂,侵害了謝家父子的肖像權和聲音權,給他們的好心「抹黑」,更是在利用和透支着社會的善良與信任。
在此事中,ai技術也扮演了並不光彩的角色。當然,技術只是手段和工具,相關虛假視頻會出現,主要還是因為人把ai用錯了地方。ai生成的「假靳東」「假劉曉慶」,會在互聯網上出現,也是同樣道理。隨着ai技術濫用亂象頻發,從明星、企業家、到熱點人物,都很容易淪為「躺槍者」「受害者」,簡直防不勝防。既然如此,到底該如何讓人把ai給用好,揚人性之真善美,束縛人性之惡,實現「以人為本,智能向善」的治理目標呢?法律依然是最好的武器。
前幾天,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發佈《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就明確規定,ai生成合成內容須添加標識,該《辦法》特別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惡意刪除、篡改、偽造、隱匿本辦法規定的生成合成內容標識,不得為他人實施上述惡意行為提供工具或者服務,不得通過不正當標識手段損害他人合法權益。這代表ai技術濫用的治理,在法制層面又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要今年9月才開始實施,在此之前,社會也不能幹等着。平台不能視而不見,無動於衷,要拿出切實有效的治理手段,「用ai治理ai」,用算法對抗算法,對那些「ai造」的假視頻露頭就打,讓他們沒有可乘之機。每一個受害者都要對這種侵權違法行為勇敢說「不」,用法律的方式讓不法之徒付出代價,給他們好好上一堂「法治課」。
有一位專家曾公開表示,人類擁有兩種智慧:發明技術的智慧和把握技術發展方向的智慧。相信我們能保持這種平衡,讓人工智能創新和技術為人類善良和福祉服務。這一目標,其實並不遙遠,用法治、善治和智治,是可以企及的。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