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 2月2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海上蜘蛛俠」 又一個不眠夜》的報道。
除夕夜,零點的鐘聲剛剛響起,一聲清脆響亮的汽笛聲,打破茫茫夜色,小夥子們駕駛着作業車,緩緩驅入湄洲灣跨海大橋。沒一會兒,這些「海上蜘蛛俠」就戴好頭燈,掛上安全帶,手腳並用頂着凜冽寒風,爬上大橋,檢查接觸網供電設備。

和電影里在高樓大廈間飛檐走壁的蜘蛛俠不同,被稱為「海上蜘蛛俠」的許沖和工友們,每天凌晨都「穿梭」在福建湄洲灣海域40多米高的上空。
他們的下方,全長14.7公里的湄洲灣跨海大橋結束了一天的「迎來送往」。作為我國首座跨海高鐵矮塔斜拉橋,湄洲灣跨海大橋也是我國首條時速350公里跨海高鐵——福廈高鐵的重要組成部分。春運期間,每天有150餘趟高鐵列車運送4萬餘名旅客跨越山海。
受地理和氣候影響,湄洲灣全年有近百天是6級及以上大風天氣。高鐵接觸網長期處於大風、潮濕、高鹽的複雜環境中,面臨著極大的安全挑戰。
接觸網就像高鐵上方的電能傳輸帶,要保證列車跑出高速度,供電設備的精度非常重要。許沖是福州供電段莆田高鐵綜合公共工長,他和工友們在列車停運後的0點至4點,承擔著湄洲灣跨海大橋上700根支柱、2800個絕緣子和近4萬個螺栓的夜間巡檢和故障處理任務。
這一次,許沖的徒弟王世東負責檢查最難攀登的外側供電線路。外側供電線路懸在橋外,王世東需要在高空「走鋼絲」。他每挪動一步,下方的許沖就大聲提示他接下來的最優「落腳點」。
「這個螺帽鬆了。」王世東大喊。這是今天他們發現的第一處隱患。海風日復一日地侵蝕,加速了供電設備老化,再加上接觸網設備的震動次數多、頻率高,在列車長期高速運行下,螺栓、螺母容易發生鬆動。王世東調整位置,身體趴在寬度不到7厘米的肩架上,用一隻胳膊抱住身旁的支柱,大半個身體懸空,憑着經驗和感覺,一點點緊固鬆動的螺帽。
「準備架水槍,這些地方絕緣子上的鹽分更厚了。」許沖喊道。海風帶來的鹽分長時間附着在絕緣子表面,當檢測數值超標,就容易造成線路短路、跳閘,影響列車正常運行,必須及時用高壓水槍清除。
沖洗絕緣子的飛濺水花,打濕了眾人。耳邊是咸腥、濕冷的海風,腳下是海浪在漆黑夜色里洶湧。很快,大夥凍得手腳冰涼、鼻子通紅,嘴裏呼出一團團白氣,不少人冷得直發顫。
經驗豐富的許沖時不時給大夥打氣:「累了就換隻手,喘口氣,別往下看。」
2012年,許沖大學畢業後進入接觸網設備檢修的崗位。接觸網上的問題,許沖和工友們總能熟練地一一化解,但兒子提出的「問題」,許沖就「束手無策」了。此時此刻,許沖的妻兒都在山東菏澤老家。「爸爸說自己是『蜘蛛俠』,他那麼厲害,為什麼過年總回不來?」6歲的兒子的問題,許沖沒一次能答上來。
凌晨3點半,檢修任務完成,所有人回到接觸網作業車內。萬家團圓夜,天涯共此時。很少人知道,「海上蜘蛛俠」們又度過了一個不眠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