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希希
有關於央視主持人之間的排位,無非是其業務能力以及市場口碑綜合比對下的成績呈現,當然從央視的角度出發,也不會公然針對平台主持人進行所謂的排位,但是不代表央視主持人之間沒有影響力的差別。
央視只是在作為專業電視媒體的背景下不適合搞「飯圈文化」,但主持人集體合照的C位人選、大型晚會舞台的主持人選擇其實就是央視主持人的位次排列,這一點觀眾心知肚明。
當然隨着時間不斷推進、隨着每位主持人的事業發展出現不同情況的變化,主持人的排位也會進行相對應的改變:比如門面主持人的位置拱手讓人、越來越多年輕面孔脫穎而出。
在此基礎上,觀眾可以通過主持人的事業發展情況對其市場定位進行判斷,而在不同的時間段,央視主持人的位次一直處在「洗牌」階段,直到該部分的主持人事業發展不受其他競爭者的影響,才會形成一定時間內的固定位次。
康輝、董卿兩人曾經以央視門面主持人的標籤工作過很長一段時間,只是時過境遷,他們的事業發展開始朝着兩個方向前進。
關於兩位知名主持人的事業發展分析不能通過觀眾的口碑判斷,畢竟每位觀眾的喜好不同,對主持人的發展理解自然也不相同。
基於此,觀察央視針對主持人的位次排列顯得可信度更高一些,而有關於央視方面針對主持人的排位,可以通過其所分享的主持人名單進行判斷。
不難發現,康輝出現在央視代表主持人陣容的首位,也就是當之無愧的門面擔當。
而關注康輝的事業發展情況,作為央視新聞主播的門面,康輝是《新聞聯播》欄目組最具影響力的主播,同時也會參與到晚會節目的錄製,對比來看並沒有哪位新聞主播能夠和康輝相比較。
同時在一些特別的主持舞台上,包括冬奧會以及一些外采現場,出現在鏡頭中的主播多為康輝,這一點再次證明其在央視主持人中的影響力。
康輝的業務能力毋庸置疑,同樣值得觀眾肯定的是他對待工作的認真態度,而這些習慣在陪伴着康輝工作的同時,也讓他成為觀眾心目中的優秀主持人,成為市場認可的央視門面主持人。
相比較之下,總是會被觀眾和康輝放在一起討論的董卿並未出現在該份名單中,被踢出名單也讓觀眾開始好奇董卿未來的發展方向。
之所以使用「好奇」而非「擔心」,足以證明董卿在市場觀眾心目中的口碑,淡出央視舞台、被踢出名單在市場看來更像是董卿的主動選擇,而非央視不認可董卿的主持表現而將其淘汰。
對比董卿和康輝的整體發展情況,兩人的最大差別可能是在個人生活方面,在業務表現同時受到認可的情況下,董卿的個人生活顯然得到更高的關注度。
在董卿不得不將重心放在生活上的時候,其工作自然會被忽視:出鏡率、影響力出現下滑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董卿淡出舞台空出來一定的主持機會,這些機會被央視分配給不同的主持人,而名單上所空出來的位置也有其他主持人所頂替。
張舒越、王嘉寧是以新面孔的身份出現在名單中,而張蕾、楊帆兩位中生代主持人的出現也讓觀眾對他們的後續發展產生更多期待。
當然央視主持人之間的競爭並沒有結束,這只是短時間內所保持的位次排列,未來名單中還將出現更多新面孔。
其實冷靜想想,也正是越來越多新鮮血液的加入、越來越多主持人加入到門面的競爭中,才讓央視保持足夠高的市場佔有率、讓央視節目保持足夠出眾的市場口碑。
-【全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