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的《水滸》,演員個個窮形盡相,唐僧徐少華也參加了演出

2020年11月28日10:24:05 娛樂 1274

在1991年左右,中央電視台曾經播放了一部8集的電視短劇《武松》,贏得了很多人的喜愛。

其實,這部短劇是節選自一部40集的大型電視劇《水滸》。

這部電視劇出品於1983年,在90年以前,沒少了在各地電視台播放。

《水滸》刪去了原著的開篇情節,以魯智深作為全劇的引線。集中展現了梁山泊幾位主要好漢各自的曲折經歷與人物面貌。但至晁蓋去世,108將聚義完成,便宣告劇終。

相比其他版本,此版人物更加鮮活,敘事更加生動。唯一的不足之處,就是當時拍攝技術相對落後,武打動作上頗為兒戲。

1983年的《水滸》,演員個個窮形盡相,唐僧徐少華也參加了演出 - 天天要聞

祝延平無疑是至今受認可度最高的武松。

從景陽岡打虎、斗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到血濺鴛鴦樓、夜走蜈蚣嶺,他的每一段戲,都讓人看的酣暢淋漓。

施耐庵在眾多好漢中,對武松的精彩筆墨,注入的最多。祝延平也沒有辜負導演寄予自己的使命。他把一個勇猛剛強,光明磊落的英雄刻畫的淋漓盡致。

因為武松的橋段都是神來之筆,在《水滸》中頗為耀眼,彰顯了他的武藝高強,所以,人們談及梁山好漢實力排名,常說馬上林沖,步下武松。

就是因為這一段故事十分吸引人,所以被剪輯出來,冠名《武松》,而單獨播出。

1983年的《水滸》,演員個個窮形盡相,唐僧徐少華也參加了演出 - 天天要聞

要說《水滸》着墨最大的人物,當屬宋江。

在這部劇中,宋江的大部分戲是由鮑國安完成的。

他的演技毋庸置疑,從怒殺閻婆惜,拒絕梁山落草,潯江樓題反詩等等橋段中,可以看出人物忠、義、禮、智、孝的儒家思想作風。特別是在江中脫險後,所表現忠義不能兩全的矛盾心理,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

他彷彿脫胎於原著人物的演繹,得到了人們的高度認可。

鮑國安在《水滸》中的這段故事也曾被提煉,單獨在電視台播過,但對比《武松》,知名度相對較弱。

1983年的《水滸》,演員個個窮形盡相,唐僧徐少華也參加了演出 - 天天要聞

這部《水滸》,開篇於魯智深。

魯智深的飾演者於守金,並不是演員出身,他原本是一個舉重運動員,曾獲得過亞運會冠軍。

偶然機會,被陳敏導演慧眼識金,選進了《水滸》劇組。

雖然不是專業演員,但於守金同樣把書中的魯智深惟妙惟肖的帶到了電視劇中。

從拳打鎮關西、醉鬧五台山,到倒拔垂楊柳,再到大鬧野豬林,他把每一段故事,都不失精彩的送進了觀眾的眼中。

即便細節,掌握的都很有尺度。

記得他找兩位鐵匠打禪杖,一張口要求打一百斤,把對方嚇得夠嗆,說道:「太重了,拿不動的,就算關老爺的青龍偃月刀,也不過81斤重。」

於守金把臉一沉,怒道:「關老爺有什麼了不起?他不也是個人?」

表情變化,萬分細膩,就好似真情實景一般。

1983年的《水滸》,演員個個窮形盡相,唐僧徐少華也參加了演出 - 天天要聞

1983年的《水滸》,演員個個窮形盡相,唐僧徐少華也參加了演出 - 天天要聞

1983年的《水滸》,演員個個窮形盡相,唐僧徐少華也參加了演出 - 天天要聞

1983年的《水滸》,演員個個窮形盡相,唐僧徐少華也參加了演出 - 天天要聞

1983年的《水滸》,演員個個窮形盡相,唐僧徐少華也參加了演出 - 天天要聞

其他角色,晁蓋、李逵、吳用、林沖、花榮、孫二娘、顧大嫂等等,也無一不似書中走出來的人物,讓人記憶深刻。即便是配角,像王婆、蔣門神、鄭屠、高衙內等等,也全都窮形盡相,演出了角色的神韻。

值得一提的是央視版《西遊記》中唐僧的飾演者徐少華,也參與了這部《水滸》的演出。

他是在武松對壘西門慶的階段出現的,飾演的是一個不務正業的浪蕩少年陳興。

1983年的《水滸》,演員個個窮形盡相,唐僧徐少華也參加了演出 - 天天要聞

徐少華那時,應該還沒有進入《西遊記》劇組,不然,他也不會有那麼大的閑心,來飾演這麼一個小角色。

但也就是因為他的參與,無形中為這部《水滸》增加了看點。

就彷彿82版《天龍八部》一樣,因為有周星馳在裏面跑龍套,很多人前赴後繼,趕去觀賞,只為一覽周星馳當時的尊榮。

1983年出品的這部《水滸》,演員們都形象逼真的還原了原著,是很多人心目中不可動搖的經典。

讓人驚喜的是《西遊記》里的唐僧徐少華,也在其中露出了身影,懷舊韻味,不由得更加濃郁。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裏,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