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雁回時》大結局中,庄仕洋惡有惡報,被周如音手刃;傅雲夕死裡逃生,解了身上的毒;庄寒雁為母報仇,心愿已了。所有人的結局都來得順理成章,自然而然,只有莊語山的人生迎來她自己都意想不到的逆轉。
莊語山嫁入齊王府後,為了討好齊王,心甘情願做替身,將前王妃裴映月的舉止形態學得惟妙惟肖,卻依舊逃不開被齊王毒打的命運。

按說,這要換成一般人,早就忍受不了,求着家人接自己回去了,但是莊語山沒有,還時不時仗着齊王妃的權勢作威作福,過着人前風光、背後受罪的苦日子。
在庄寒雁和傅雲夕找到祖父庄憾良的屍骨,呈上證據,與殺人兇手庄仕洋對簿公堂時,庄仕洋見勢不妙,果斷甩鍋給了周如音,周如音遣人找齊王妃過來救命,哪知道莊語山一來現場,聽到前因後果,沒有站親媽,反而幫着渣爹作證,將所有事情都推到了周如音身上,指證她才是種下毒芹菜,害死祖父的兇手。
這個反轉來得太突然,不光庄寒雁夫妻沒想到,連周如音都有些目瞪口呆,難以想像將自己逼至絕境的竟然是親生女兒。

當時,莊語山就明明白白地說過,周如音從小教她要以男子為尊,父親為天,只有萬事討得父親的喜歡,才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莊語山按着母親的方法試了,她乖巧順從,討好父親,的確在庄仕洋那裡得到了她想要的東西,這個教育理念從此便根深蒂固了,甚至到她嫁入齊王府,也不忘笑臉相迎,哄得齊王的歡心,她認為假以時日,總能感化齊王,連反抗的意識都沒有。
在周如音的刻意引導和強化之下,莊語山丟失了骨子裡的獨立與傲氣,只想做依附於男人的菟絲花,直到被齊王打得受不了,跑回庄府求救,才真正看清了父親庄仕洋的真面目。
在全員智商在線的大結局中,莊語山的醒悟來得太遲,總讓人感覺有些格格不入。明明之前親眼看着父親與母親對簿公堂,明明庄寒雁不止一次提醒過她庄仕洋不是好人,為什麼莊語山始終充耳不聞,連醒悟都來得姍姍來遲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周如音奴化教育的根深蒂固。周如音對莊語山說過,她自己從小就是受這樣的教育長大的,如何曲意逢迎,討好家裡的男主人,如何用手段奪取尊榮和權勢。周如音用溫柔多情的手段奪得了庄仕洋的寵愛,拿到了管家之權,甚至最後一路登頂到主母的位置,她深知宅斗的核心其實在於如何籠絡住男人的心,她這麼做,也成功了,自然會將自己的訣竅教給女兒。莊語山看見母親的風光與勝利,也對母親生出崇拜與敬服之心來。
還有一個潛在的原因,那就是莊語山被保護得太好了。周如音本人是一身心眼子,但是她的兒女卻都是直來直往的一根筋,喜怒皆形於色。周如音為了不讓兒女在後宅的勾心鬥角中受到牽連,很多情況下,她都是主動綢繆、抵擋了那些惡意與風雨,將孩子護在羽翼之下。莊語山沒有親身經歷過人心險惡,沒有被社會毒打,沒有被親人背叛,自然無法輕易看透渣爹的真面目,揭開齊王變態的暴虐,註定要在吃過大虧後才能醒悟成長。

與莊語山這個養尊處優的庶女不同,庄寒雁身為尊貴的嫡女,人生的境遇卻與莊語山天差地別。庄寒雁從小就被迫離家,生活在爾虞我詐的艱險之中,對於人心的審視,人情的涼薄,看得比誰都清楚。
由危險而生警惕,由警惕而生堅韌。庄寒雁經歷過太多悲慘,反而能平心靜氣地面對未知的風雨,依靠自己解決難題,越挫越勇,越戰越強。

溺子如殺子。莊語山受的苦,有一大半都是周如音的責任,當她幡然悔悟,策馬而去時,那自信的模樣,漸漸地有了庄寒雁的影子。
莊語山的醒悟,雖遲,但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