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評|張蘭汪小菲等被封號,讓挑釁公序良俗者付出代價!

2025年02月08日19:13:15 娛樂 1799

2月8日,抖音平台發佈公告,無限期封禁張蘭汪小菲及其關聯賬號,理由是「利用逝者惡意炒作營銷」「屢次發佈不實信息」。隨後,微博平台也關閉了張蘭賬號的直播功能。此消息一出,網友們紛紛叫好,這場無底線的流量狂歡,終於在公眾的聲討與平台的鐵腕下畫上句點。

交匯點評|張蘭汪小菲等被封號,讓挑釁公序良俗者付出代價! - 天天要聞

此次封號事件的導火索,是張蘭與汪小菲團隊在大S徐熙媛)去世後的一系列惡意炒作行為。從編造「汪小菲包機送骨灰」的謠言,到將私人悲劇當作帶貨工具,他們的所作所為嚴重突破道德底線,給逝者及其家屬帶來了二次傷害。

回顧張蘭和汪小菲的直播歷程,走到今天這一步並非偶然。長期以來,他們的團隊熱衷於在直播的灰色地帶「撈金」,把「蹭熱點」「造話題」當成主要生財之道。模仿具俊曄打碟、調侃大S婚姻、借「床墊事件」賣貨,一次次用博眼球的方式吸引流量。面對多次違規處罰,他們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地挑釁公序良俗,這種「罰而不改」的傲慢態度,最終讓平台「痛下殺手」。

交匯點評|張蘭汪小菲等被封號,讓挑釁公序良俗者付出代價! - 天天要聞

張蘭直播賬號被封,不只是一場流量鬧劇的終結,更是對毒流量零容忍的體現。她的直播間長期充斥着博眼球的言論和爭議行為,從爆料家庭隱私到攻擊他人,再到售賣爭議產品,已然成為個人情緒宣洩和博取關注的舞台。若任由這類造假之風蔓延,網絡上勢必會出現更多「流量小丑」。嚴厲打擊「張蘭式」人造熱點,既是維護網絡信息真實性,也是守護社會的理性與文明。

這一事件也從娛樂話題上升為公共話題。當前,直播行業亂象叢生,不少主播為追求流量不擇手段,虛假宣傳、低俗炒作、售賣假貨等問題屢見不鮮。如何讓流量算法向善?怎樣遏制網紅的嘩眾取寵?受眾又該如何遠離無聊圍觀?這些問題關乎輿論場生態,需要各方以更堅定的決心和有力的行動,壓縮不良流量生意的生存空間,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逝者已逝,生者當警醒。只有秉持良知,讓流量回歸理性,才能書寫網絡世界的美好未來。(魏曉敏 張潔茹)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為信息發佈平台,如您認為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裏,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