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題材幾十年來一直以扣人心弦的故事讓觀眾們欣喜不已。它引人深思,帶我們進入新的世界,有時還兼具深度與動作場面。但並非所有電影都能得到應有的關注,有些傑作依然默默無聞。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聊聊那些儘管極具吸引力,卻只擁有一小群忠實觀眾的電影。如果你還沒看過這些電影,或許是時候加入這些鑒賞者的行列了。
===========
《彗星來的那一夜》(2013)
如果說有一部完美的科幻電影應該受到所有人的關注,那無疑就是《彗星來的那一夜》。這部電影證明了,打造一部傑作並不需要巨額預算(不到一百萬美元)或明星演員。《彗星來的那一夜》開篇是八位朋友的一次普通晚餐聚會,但天空中彗星出現後,這個夜晚便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折。現實開始交錯,主角們遭遇了自己的不同版本。
這是那種不是所有人看一遍就能理解的電影,但這也正是它在反覆觀看時更具吸引力的原因。角色的對話和行為看起來非常自然,給人一種在觀察真實人物的感覺。在短短89分鐘里,這部電影不僅讓觀眾沉浸在奇異恐怖的事件中,還展現了朋友間關係的戲劇性,彗星出現後的每一分鐘,這種戲劇性都在加劇。
《彗星來的那一夜》巧妙地營造出緊張氛圍,讓主角們(以及觀眾們)不禁懷疑:周圍的人真的是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那樣嗎?為了尋找真相,主角們利用手頭的一切手段,試圖弄清楚自己是否身處真實的現實之中。在電影結尾,觀眾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所發生的一切,並且再看一遍電影,去捕捉那些他們第一次可能錯過的細節,而那些細節肯定是存在的。
《衝出寧靜號》(2005)
自電視劇《螢火蟲》播出以來,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那些追過這部劇的人都愛上了其精彩的太空冒險和迷人的角色。粉絲們對《螢火蟲》的熱愛如此強烈,以至於在它完結幾年後,推出了一部電影續集。
《衝出寧靜號》(2005)再次帶我們回到了同名飛船船員們的冒險之旅。他們仍然被殘忍的聯盟追捕。電影保留了觀眾們喜愛《螢火蟲》的所有元素:鮮明的角色、詼諧的對白和太空戰鬥。每個角色都忠實於自己的形象,從魅力十足的船長、深思熟慮的飛行員,到依然在躲避聯盟勢力的瑞芙和西蒙。
儘管有忠實的粉絲基礎,《衝出寧靜號》的票房也不理想。粉絲們知道再也看不到《螢火蟲》新劇集了,但他們還有這部電影,可以再次沉浸在那個喜愛的宇宙中。
《超能失控》(2012)
雖然「偽紀錄片式電影」這一類型在《超能失控》之前就已存在,但這部電影為這個此前主要被恐怖片佔據的子類型帶來了新視角。《超能失控》講述了一個關於超級英雄的原創故事,採用了近似紀錄片的形式,使其擁有了獨特的風格。故事圍繞着三個高中生——安德魯、馬特和史蒂夫展開,他們發現了一個賦予他們超能力的奇怪異常現象。
導演喬什·特蘭克成功打造了一部深受觀眾喜愛且商業上也很成功的電影。《超能失控》逼真地展現了青少年獲得超能力後的行為表現,而這種形式又增添了額外的真實感。
主角安德魯用攝像機記錄下發生的一切,逐漸展現出他向反派的轉變,他自認為優越,並自稱「頂級掠食者」。最後的場景,一場緊張刺激、令人印象深刻的戰鬥,為這部不尋常的電影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升級》(2018)
人工智能的危險性是科幻小說的一個老話題,但《升級》為其注入了新元素,加入了恐怖元素。這部電影,講述了格雷·特雷西的故事。在妻子慘遭殺害的殘酷襲擊後,格雷癱瘓了。但一位天才發明家為他提供了一個名為STEM的人工智能植入物,讓格雷有了再次行走的能力。
有了這個植入物,格雷獲得了驚人的身體強化,變成了一個厲害的戰士。現在他決心為妻子的死報仇,但很快問題就來了:到底是誰在真正控制他的身體,是他自己還是人工智能STEM?2018年,《升級》不得不與另一部關於與外星生物共生的電影《毒液》競爭。儘管被影評人批得體無完膚的《毒液》票房大賣,但《升級》的票房成績並不亮眼,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粉絲。
動作場景中大膽的拍攝手法、洛根·馬歇爾-格林令人信服的表演以及絕對會讓觀眾震驚的意外結局,使《升級》成為了帶有恐怖元素的科幻電影類型中當之無愧的佳作。
《特警判官》(2012)
在這部電影中,卡爾·厄本飾演特警判官,他是一名在黑暗未來的一號超級城市中身兼法官、陪審團和劊子手數職的警官。他與擁有心靈感應能力的搭檔安德森一起執行任務,目的是阻止一種名為「慢動作」的藥品擴散,但很快他們就被困在了由毒梟控制的加固大樓里。
儘管厄本主演的版本票房不理想,但這部電影卻受到了影評人的高度評價。厄本為這個角色賦予了必要的冷酷和陰暗特質,而且他飾演的特警判官在整部電影中都戴着面具,這準確地體現了原版漫畫的精神。這部電影還以令人印象深刻的動作場景脫穎而出,尤其是那些血腥且壯觀的場景,得益於3D攝像機和分層動作效果的使用,在當時看起來仍然新鮮刺激。
這部時長95分鐘的電影讓人一氣呵成地看完,觀眾完全沉浸在緊張刺激的動作場面中。隨着時間的推移,《特警判官》成為了科幻動作片的經典之作,擁有了一批忠實粉絲,是成功改編漫畫的一個顯著例子。
《少數派報告》(2002)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是科幻電影的大師之一,他為我們帶來了《侏羅紀公園》《第三類接觸》和《人工智能》等作品。然而,他被低估的傑作之一是《少數派報告》。這部電影在2002年上映時引起了轟動。故事發生在21世紀末,那時的科技和被稱為「先知」的特殊人群能夠在犯罪發生之前進行預測。
湯姆·克魯斯飾演約翰·安德頓——一名警察,當預測系統顯示他自己將犯下罪行時,他開始了逃亡。克魯斯完美地融入了這部電影,他的角色為了自己的生命而戰,試圖弄清楚是誰以及為什麼要陷害他。《少數派報告》既是一部情節緊張的動態驚悚片,也是一部提出了關於自由意志和宿命論等嚴肅問題的電影。
《月球》(2009)
在獲得奧斯卡獎之前,山姆·洛克威爾是一位被低估的演員,他的表演常常被忽視。他才華的一個鮮明例子就是科幻劇情片《月球》。在電影中,洛克威爾飾演宇航員山姆·貝爾,他在月球基地開採珍貴礦物,為期三年的工作即將結束,他唯一的夥伴是一個名為GERTY的機械人。山姆幾乎已經準備好返回地球了,但在合同即將到期的幾周前,他遭遇了一場意外。
然而,之後他開始揭開自己任務背後令人不安的秘密,並遭遇了一個意外的發現——他的克隆體。《月球》是「硬科幻」的一個例子,其中科學元素佔據重要位置,而故事情節讓觀眾沉浸在對孤獨和隔離的思考中。
這部電影因其深刻、引人深思的敘事方式立刻吸引了觀眾的注意,敘事聚焦於主角,但洛克威爾一人分飾兩角,為故事增添了更多深度,這不僅是科幻電影類型中的大師之作,也是表演藝術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