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除了張譯李一桐達康書記兩父子外,其他人演技都頂級

2024年02月02日13:15:19 娛樂 1198

狂飆》已經播出一年了,熱度始終不減,很多人在抽空的時候,還一直在看。可見這部電視劇的魅力之大。這部劇除了張譯李一桐達康書記兩父子外,其他人的演技都頂級!

《狂飆》,除了張譯李一桐達康書記兩父子外,其他人演技都頂級 - 天天要聞

張譯的片,估計陷在一個表演舒適區了,萬年不變一個表情。在《狂飆》里只能說是演的一般,張譯是部隊出身的,但是他不是硬漢類的。

在狂飆里裝愣頭青的表情讓人無語,一副半死不拉活的樣子。估計他理解的正義就是仇大苦深。其實是跟現實中的正義差距很遠的。就狂飆和他是誰來說,如果不看名字,都不知道他演的哪場戲。狂飆看到他就快進,說話慢吞吞的,一臉懵逼表情。

其實張譯也很優秀!有很多演員不是不優秀,表情這塊太過給人模式化的感覺, 張譯 ,倪大紅 ,似乎演什麼都一個調調。 實際人家平靜下來就那個樣子,你看倪大紅30多年前的高山下的花環里的小記者跟現在一個樣只是臉色多了些歲月。

《狂飆》,除了張譯李一桐達康書記兩父子外,其他人演技都頂級 - 天天要聞

以前看張譯的電影感覺還行,現在看,感覺有點膩了,萬年不變的路子,口音還有點奇怪。主要是他這口音不知道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一個東北人老是刻意說那個南方口音。有點不習慣。有點貌似士兵突擊史今和雞毛飛上天的陳江河結合體。感覺沒有范偉,或者秦昊的那種感覺。不接地氣兒。感覺他現在演啥都一個味道。

張譯的表演太齣戲,不知道他想傳遞給觀眾什麼樣的角色信息。扭扭捏捏,時不時撅個嘴巴好像想表現出一種小孩子般幼稚的執拗勁兒….本來衝著他去看的,結果好像別人都挺好,他一出來就夠了,最煩一個大年人扭扭捏捏惺惺作態了…..受不了!

但是張譯好像沒怎麼接綜藝,這點挺厲害的。張譯很勤奮也很努力,人品素質均佳。可是真不喜歡他的戲。

《狂飆》,除了張譯李一桐達康書記兩父子外,其他人演技都頂級 - 天天要聞

高葉不僅在 《狂飆》演技出色,在《理想之城》的表演也非常棒!

高葉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物性格,跟大嫂完全不一樣的演出,比那些演啥都一樣風格的演員強太多了。這才是千變演員,大眾就喜歡這樣的演員,不喜歡沒演技的演員。看《繁花》中的李李,想到了高葉的大嫂,很像。


《狂飆》,除了張譯李一桐達康書記兩父子外,其他人演技都頂級 - 天天要聞

張頌文演技精湛,拿捏到位,自然,彷彿不是劇情,而是在現實中!

張頌文為什麼會受到觀眾的喜歡和追捧?不僅因為他確實演技好,尤其是因為他人品好不偽裝!張頌文演朱永平的時候就超級喜歡他,覺得整部劇演得最好的就是他,後來狂飆火了,真為他高興。真的說來,沒有張頌文的比對,張澤還是不錯的,頌文已經大學畢業,張譯只是個小學生,現在國內找不到可以比肩張頌文的男星。

提起狂飆,你會想起張頌文,提起張頌文你會想起狂飆,提起狂飆你可能想不起張譯,但提起張譯你可能會想起很多,其他演員都可以如此帶入,別的不多說,大家自己琢磨。

《狂飆》,除了張譯李一桐達康書記兩父子外,其他人演技都頂級 - 天天要聞

李一桐演太多垃圾偶像劇敗光了演緣,李一桐挺可愛,就是下眼袋總感覺有啥問題。達康書記兩父子的戲,就不說了,就直接跳戲。

《狂飆》,除了張譯李一桐達康書記兩父子外,其他人演技都頂級 - 天天要聞

其實《狂飆》真的對事業有幫助的是張頌文,高葉,刀哥,李宏偉,都變成演技派的代表了,人家張譯本來就已經紅的發紫,片酬高,反倒是給張做綠葉了,有實力的都能發光,反觀蘇小玎太刻意藉助東風了,不腳踏實地。

《狂飆》,除了張譯李一桐達康書記兩父子外,其他人演技都頂級 - 天天要聞

謝霆鋒香港大學的演講,他說到:以現在的網絡發達程度,如果想紅是很容易,隨便脫個褲子在街上跑一圈你就紅了,但是你想保持一直紅或者紅幾十年,這個就需要自己努力和自己的水平不斷提升吃能做到!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裏,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