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幕的出現,讓很多網友在追劇時可以進行相互交流,
各抒己見,探討劇情,原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網友的戾氣,卻讓評論區充滿了爭議。
一些莫名其妙的爭吵,令人看了添堵,有時候常常會有一種回到從前看電視的想法。
《家有兒女》作為一部合家歡的情景喜劇,本應該是回憶美好的作品,
但是某站的觀看體驗,真是一言難盡。
網友爭吵的內容也是十分幼稚,其中小雪的改變,就是最大的吐槽點。
成長的小雪
小雪這個角色在第一部,第二部都由楊紫來飾演。
她圓嘟嘟的臉型,顯得什麼可愛。
雖然她和劉星經常鬧矛盾,但遇到事情也能通力合作,相互幫助。
小雪不但長得漂亮,學習品行都很優秀。
就是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楊紫塑造的小雪十分成功。
到了拍攝第三部,第四部時,楊紫選擇以學業為重,沒有繼續扮演小雪。
於是,劇組找來了小演員丹琳來接替楊紫。如果網友沒看過楊紫版本的小雪,也就不會有「先入為主」的概念。
其實丹琳的顏值和扮相都沒有問題。
只是化妝師總喜歡為她設計雙馬尾,或者厚厚的劉海用來達到減齡的效果。
事實卻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小雪扮演者的改變,令大部分網友都表示無法接受。
彈幕上更是各種吐槽。
後來已經不是關於「小雪」這個角色的談論了,直接上升到了演員的對此。
丹琳原想着是去「摘桃子」,期望一夜成名,誰曾想自己被吐槽了那麼多年。
再看現在的她,早已經走了性感路線。
導演組可能想着小雪這個角色步入高中,應該更加成熟,所以才選定丹琳來接替楊紫。
劉梅的偏心
除了小雪這個角色的爭論,當代年輕人對於後組建家庭的氛圍也是嗤之以鼻的態度。
在看到劉梅對待劉星和小雪,小雨之間爆發矛盾時,彈幕就會分成兩派。
其中一派無條件支持劉星,覺着他的母愛被分走了大部分,應該更需要得到寵愛。
而另一方,則認為劉星太調皮,欺負後來的小雪,小雨。
對劉梅這個後媽滿是敵意。
甚至還有不少網友分享自己被後媽冷落的故事。
看一個情景喜劇,竟然能勾起自己「傷心往事」,還要在網上攻擊一個角色。
可見還是學校作業留得太少了。
用一個成年人的眼光來看,這個家庭其實非常和睦。
劉梅雖然有時候脾氣有點急,但也是明事理,特別是對劉星,犯錯了也不會偏癱。
而夏東海更是做到了「愛的教育」,凡事都是以朋友的關係與孩子溝通。
真正做到了「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年輕孩子喜歡追求個性,自主,
不喜歡父母管教自己。
張一山的這個表情,相信很多家長都曾見過。
父母與孩子,都是人生的必修課。
當孩子長大了,開始發展獨立人格,往往就會輕視自己的父母,輕視這個社會,覺着自己可以打破世間運行的規矩。
對於電視劇中的溫馨場面,也是抱着鄙視的態度。
這些充滿「戾氣」的孩子,
不知道是因為什麼而變成這樣?
結語
眼中所見,即是心中所想。
家庭幸福的人,自然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回憶。
家庭不幸的人,對於這樣的闔家歡樂卻十分排斥。
這種巨大的分歧,可以是對家庭,
也可以是對愛情,對婚姻,甚至是對工作。
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這樣充滿戾氣的朋友呢?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