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再現全過程震撼全方位繼承,《抗戰中的文藝》打卡不虧

2022年10月06日20:14:01 娛樂 1992

國慶小長假,有人選擇外出旅遊,有人選擇宅家休整,筆者則前往國家大劇院,打卡了國家話劇院大型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

此行不僅不虧,而且獲益匪淺,大受震撼。

全景式再現全過程震撼全方位繼承,《抗戰中的文藝》打卡不虧 - 天天要聞

首次近距離欣賞到自己喜歡的王挺李光潔關曉彤吳謹言羅一舟等實力派演員在舞台上的表演,算是狠狠地賺了一把。他們的表現的確沒有令人失望,對文藝先輩的詮釋和演繹、還原與再現,讓人印象深刻。真人演繹和影像資料相結合的方式,讓小編對茅盾田漢夏衍秦怡張瑞芳、聶耳等革命文藝先輩的文藝精神、革命信念有了更深理解和認識。當關曉彤身穿旗袍從舞台中央姍姍走來時,表演藝術家秦怡年輕時的風采瞬間閃耀整個戲劇場。當李光潔時而鏗鏘有力時而抑揚頓挫地還原着夏衍的故事時,筆者瞬間又跌入了《包身工》的字裡行間中。當陳建斌廖凡段奕宏孫紅雷、宋佳等專業影視大獎最佳演員獲得者以影像的方式出現在舞台中央、大小屏幕上的時候,頓時被他們的演技所折服。老舍巴金、魯迅、金山、蕭紅等革命文藝先輩的抗戰往事、愛國情懷也歷歷在目、深感心魂。當陳建斌飾演的老舍深情並茂地說道「我還知道,即使敵人於我個人無仇無怨,可是他搶的是中華的地土,殺的是我的同胞,假若這樣的仇恨,還不足激動我的心,我就不算人了」時,筆者已淚流滿面。回首整部《抗戰中的文藝》,類似這樣令人感動的瞬間比比皆是。文藝的舞台魅力,文藝家的人格魅力,文藝繼承者的無限偉力,都在這聲光電所呈現的文學作品、演講、錄音、電影資料中,在實力派演員的精彩表演中得到了還原。

全景式再現全過程震撼全方位繼承,《抗戰中的文藝》打卡不虧 - 天天要聞

作為國家話劇院首部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不單單是話劇,它還是一場裝置影像藝術與戲劇藝術有機結合的創新,是一次對革命文藝先輩文藝精神、革命信念的全景式再現。《抗戰中的文藝》舞台設計簡潔且實用,聲光電組合樸素且大氣。大小屏幕的自由組合,相互轉換,則能以特寫、近景、遠景等不同視角,將豐實的影像、文字資料呈現出來。觀看《抗戰中的文藝》,小編有一種遊覽革命文藝先輩「文獻博物館 」既視感。可聽的、可視的、可感的、可知的;戲劇的、音樂的、美術的、電影的,包羅萬象,應有盡有。抗戰中的文藝,故事裏的中國,也都濃縮在了這部形式很頂、內容很硬、表演很贊、主題很燃的文獻話劇中。藉助於高科技手段,加之於精彩紛呈的舞台表演、影像呈現,革命文藝先輩字裡行間中、戲劇舞台上、電影鏡頭裡描寫、塑造的經典形象,再次立體鮮活豐盈飽滿起來,也因此又一次浮現在眼前,撞進了心巴。比如老舍的《四世同堂》,巴金的《家春秋》,夏衍的《包身工》,無論是小說中人物還是影視作品裏的形象,都隨着這一次次、一幕幕的展現,湧進了小編的記憶里。當田漢、聶耳、光未然、冼星海登台時,《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的旋律也在小編的心中再次奏響。沉浸式體驗,全過程震撼,《抗戰中的文藝》,激蕩心魂,昂揚鬥志。

全景式再現全過程震撼全方位繼承,《抗戰中的文藝》打卡不虧 - 天天要聞

文藝的魅力在於創新,也在於傳承。對吳謹言、關曉彤、羅一舟等年輕演員而言,能與田雨、李光潔、王挺這樣的前輩級演技派一起演出,也是一次學習、歷練和成長。陳建斌、廖凡、段奕宏、孫紅雷等國家話劇院優秀演員參演《抗戰中的文藝》,既是對抗戰中革命文藝先輩的演繹和還原,也是對他們文藝精神、革命信念的繼承和弘揚。而抗戰中文藝先輩的文藝精神、革命信念,歷經數十載傳承到當下,亦歷久彌新,更見光芒。

全景式再現全過程震撼全方位繼承,《抗戰中的文藝》打卡不虧 - 天天要聞

《抗戰中的文藝》里有一段話讓筆者記憶猶新,那是關於夏衍點贊聶耳的。夏衍說:在青年的朋友裏面我們碰到過許多天才,但是我從來沒有碰到過一個天才能有聶耳一般虛心,聶耳一般勤奮;也從來沒有碰到過一個天才能像聶耳一般的沒有天才習氣,如像聶耳一般的不依靠自己的天才和確信 集體的力量。他是一個純粹沒有舊天才傳統的天才。從這段話不難看出老一輩革命文藝家對年輕一代文藝工作者的愛惜和欣賞,正是有了像夏衍這樣等革命文藝前輩的鼓勵,聶耳才創作出了《義勇軍進行曲》這樣的力作來。舒綉文1941年在《天國春秋》里的那句「大敵當前,我們不該自相殘殺」不僅轟動山城,還激勵着秦怡、白楊、張瑞芳等年輕女演員,這何嘗不是一種傳承和弘揚呢?!正是有了這種傳承,抗戰中革命文藝先輩的文藝精神和革命信念才一代又一代地繼承了下來,並不斷地被發揚光大。

全景式再現全過程震撼全方位繼承,《抗戰中的文藝》打卡不虧 - 天天要聞

繼承和弘揚抗戰中文藝先輩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既要弘揚他們的文藝精神,也要堅守他們的革命信念,還要學習他們樸素的生活作風,認真的工作態度,飽滿的創作激情。對《抗戰中的文藝》所有台前幕後的演職人員來說,只有做到全方位繼承,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文藝工作者。對小編這樣的文藝評論的從業者而言,繼承和弘揚革命文藝先輩的文藝精神和革命信念,亦有着非常豐足的勵志意義。

國家話劇院聯手央視網打造的《抗戰中的文藝》,薈萃了來自戲劇、電影、音樂、美術、多媒體等各領域的優秀創作者,以及國家話劇院的眾多優秀演員。他們雖處在不同的年齡層,卻有着同樣的創作熱忱、表演激情,在舞台上下詮釋着抗戰中革命文藝先輩的文藝精神和革命信念。這是一次創新,也是一次踐行,更是一次繼承。而這樣的創新、踐行和傳承還將繼續下去,從而讓革命文藝先輩的文藝精神和革命信念永葆青春、永現生機、永具活力。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裏,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