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好:
請原諒我以這樣的方式給你寫信,雖然我們平日里朝夕相處,但是很多話始終在我心裏無法用語言表達。在我病危的這段日子裏,感謝有你的不離不棄,是你的溫暖讓我再次燃起了活下去的信念。可是這一次我不知道能不能挺過去,所以想把我心裏所有的話都告訴你。
媽媽,你知道嗎?很久以前我曾怨恨你沒有給我一個完整的家,看着其他同學都有爸爸開車接送讓我感到很自卑,我也一改往日里活潑開朗的性格,變得不愛說話。也許你還記得,在我7歲生日那天,你將近10點才下班回家,而我寫完作業自己坐在出租屋的客廳里發獃。看到你拿着生日蛋糕頭髮凌亂地推開房門時,我突然感覺很心疼你。我知道你又要打工,還要從一個男人背叛的陰影里走出來是多麼艱難,那一夜我長大了。
後來我們達成共識,我努力學習,你加油工作,我們不僅僅是母女,還是良師益友。在我成長的這些年裡,已經記不清搬過多少次家,你怕我自卑,沒有安全感,許諾要給我一個安定的居所。2014年是我最開心的一年,你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終於讓我們有了一個安穩的家。這個世界上雖然只有我們相依為命,但也讓我更加有信心去迎接要發生的一切未知。
2017年,我順利地通過小升初進入一家當地較好的學校,可是我發現你越來越忙,而我們相處的時間也越來越少。我已經習慣了家長會上沒有家長的日子,因為我知道你在為我們的將來努力着。可是我想和你說聲對不起,我病倒了,而且很嚴重,這讓我們心中對未來的所有憧憬全都消失了。
2018年2月4日這天,我們一起出去購物,你說我這次考試考得好要獎勵我一件裙子。我怎麼這麼不爭氣,暈倒在商場門口,你急忙背着我打上車到最近的醫院看病。醫院檢查結果為「重度貧血」,你卻覺得不對勁,帶我去了更好的醫院檢查。當你得到新結果的時候泣不成聲,然後把我叫起來說要帶我去旅遊。我知道我一定是得了什麼不得了的大病,只能裝作睡着不敢給你更多的壓力。半夜時分,我看到你一直在翻閱手機,然後第二天為我辦理了出院手續說要帶我去天津。
我興高采烈地以為要帶我出去旅遊,等到達天津時,我透過的士的車窗第一次看到自己生活以外的城市。這裡的建築很漂亮,街道也特別有特色,直到我們到了目的地,我才發現事情不是我想的那樣,原來這裡是專門治療血液病的醫院。幾天後我被剃了頭髮,完全沒有精神。當我看到病房裡都是病怏怏的孩子後加重了我的懷疑,我怎麼也沒想到事情的真相竟然是我得了「白血病」。
只要有媽媽在身邊,我自己什麼都不怕,甚至不怕死,在我看來死不過就是一睡就睡不醒了。其實我不想治,我知道這種病費錢,家裡的情況才剛剛好起來一點,我不想給家裡帶來這麼大的負擔。於是我開始拒絕治療,不吃藥、不喝水,吃飯只吃一點。你哭着對我說:「媽媽只有你了,你要是沒了,媽毫不猶豫地跟你走。」我怕了,怕你萬一真的和我一起走怎麼辦?
從那天以後,我開始努力治療,一切都在向好的一面發展。後來的一年裡經歷了很多,但是我都挺過來了。可是就在2020年的7月,壞消息再一次來臨,我複發了。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這時候我才知道,在過去的一年裡,你為了給我治療把家裡的房子都賣了,那可是我們唯一的安居樂園。不知道為什麼,我聽到你說完後特別傷心,比自己10多次化療所經歷的痛還要痛。你卻和我說:「不用擔心,只要我好好養身體。」
眼看着票據越來越多,你又頂着壓力借了好多錢讓我到北京進行移植手術,雖然我都十五歲了,可是在倉里,我每天都特別想你。畢竟不管我看上去有多堅強,在你心裏也還是個孩子啊,尤其是難受的時候,一邊哭一邊想你能在身邊多好。在這期間,其實你不和我說我也猜出來你談戀愛了,因為我好幾次都聽護士姐姐說送飯的是個沒有見過的男人。咱家出了這麼大的事,還有人真心對你好,說明這就是真情實意,我真的很替你開心。
可是我又拖了你的後腿,高燒到39.4,然後是胰腺炎、膽囊炎、腹腔積液。你知道我又嚴重後終於進來陪着我了,在你進門的那一刻,我感覺緊繃18天的精神完全放鬆了下來。下了胃管之後我只能躺在一側,稍微動彈一下嗓子處的管子就會讓我疼痛難忍。我一邊哭一邊在牆上寫「回家」。你哭着對我說:「寶貝,你再忍一忍,好了我們就回家。」媽媽,其實我知道我這次凶多吉少,如果我走了,不要耍孩子氣非要跟我走,找個人陪你度過餘生可好?
對了,還有一件事我放不下,咱們現在能活下去全是靠着大家的幫助和愛心,我想等我好了能見一下為我捐獻幹細胞的供者,她是一個20多歲女孩子吧?你說過,她是主動提出抽取兩次幹細胞的人,非血緣關係能做到這樣真是太珍貴了。還有我的同學,我的手機里還有當時同學為了我去超市賣壓縮毛巾和香皂的照片。我不敢翻開看,只敢藏在手機的相冊里上鎖。以後我要成為一個厲害的人,哪怕不厲害也要對社會有貢獻,也只有成為厲害的人才能去幫助更多的人。世界是一個圓,你給出去的糖總有一天會回到你手裡,你說對嗎,媽媽?
每一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的希望,骨肉相連,情濃於水。如果您願意幫助這個家庭,可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項目詳情,進行捐助。該項目由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發起,在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募捐信息平台「水滴公益」發起募捐,並負責項目的審核、執行及信息反饋。該項目最終解釋權歸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所有。詳情請關注「水滴公益」平台動態。監督電話:010-58138033。
「感光計劃」為公益攝影師、慈善組織、募捐平台搭橋,發佈困境家庭的圖片故事,助力募集善款。該計劃是由今日頭條攜手中國攝影家協會與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聯合發起的圖片公益項目。如有困難,可私信「感光計劃」官方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