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老人就醫難,他們用6000小時做了一件事
分類:情感
瀏覽數:2783
在山東煙台龍口市各家醫院,有一群特別的「陪診人」,他們幫着患者挂號、排隊、問診、檢查、繳費、拿葯……甚至還掌握了基本的急救技能。雖然百般細心,他們卻並非家屬,和患者之間可以說毫無關係。但是正是一次次陪診,也讓他們和數百患者之間,建立了比親人更親的情誼。
「在俺最困難的時候,恁可幫俺解決了一個大問題。」近日,龍口市徐福街道窪里社區的居民鄭淑香拉着蓮心陪診志願者的手,連連道謝。鄭淑香的老伴田型和今年64歲,1995年在井下幹活時發生意外,導致下肢癱瘓,此後一直坐輪椅。「以前就是去定點醫院拿葯,我自己就去了。近幾年,他的腎功能不太好,插了尿管,每個月必須去醫院檢查兩次,還要換尿管、拿葯,到了時間不去的話就容易發燒。」鄭淑香無奈地說,「兒子有時間,兒子拉着我們去,兒子沒時間我們就得自己雇車去,後來我腿摔骨折了動不了,那時候愁得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2024年10月份,龍口市徐福街道窪里網格黨支部書記史佳歡到社區走訪時,了解到鄭淑香家的情況,隨後便聯繫蓮心陪診團隊看能不能提供幫助。「當時我們來的時候,大叔坐着輪椅,大姨在床上也不能動,看着讓人心裏難受。」史佳歡回憶當時的情形,「我們就抱着試試看的心情,聯繫了蓮心陪診的負責人於灝學,沒想到他很樂意為我們提供幫助。」「每次陪診的時候,我們也會安排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去。這個項目非常好,為居民解決了實際困難,對我們社區工作也起到了補充作用。」
「來回得六十里地,一到時間志願者們就過來帶着老伴去醫院,風雪無阻。」鄭淑香說起「被陪診」的經歷,眼裡泛起了淚花。「有一次趕上下雪天,我們還想着路不好走,晚兩天去吧,結果志願者們冒雪來了,還幫忙掃了院子里的雪。這些志願者就像是我們的親人一樣,真的太感謝他們了。」「我們擔心晚一天去,會耽誤大叔用藥。」於灝學在一旁笑着安慰說,「答應了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得有責任心。我們會把幫扶對象的需求放在首位,這不只是對您和大叔,對其他人也是這樣的。」在龍口市像鄭淑香一樣受到蓮心陪診志願者幫助的人還有很多,大家口口相傳着一句話,「遇到就醫難題,就找蓮心陪診。」
於灝學是龍口市東方青少年社會事務服務中心的負責人,因陪母親看病,體會到老年人看病的不易,便推己及人,2020年發起了「蓮心陪診」志願服務項目。該項目主要幫助老年人挂號、排隊、問診、檢查、繳費、拿葯等。服務對象從最初的孤寡老人,擴展到殘疾人、困境兒童及失獨家庭等群體。
在陪診服務過程中,「蓮心陪診」團隊也逐漸發展壯大,從最初的4人擴展到41人。志願者們來自各行各業,有醫生、護士、社工、普通上班族和醫護專業的學生。「在醫院工作感受尤其深刻,因為醫院很大,而且很多就診流程都是線上操作,對老人來說比較困難。盡自己所能,幫助到大家,挺有意義的。」龍口市人民醫院的護士慕君是最早加入該項目的,後來在她的帶動下,她的愛人高雲也參與到該項目中。「我愛人是骨科醫生,很多老人會有腿疼腰疼的問題,就想邀請他加入,他也很感興趣。」慕君說。聊起最難忘的陪診經歷,慕君沉思了一會兒說:「最難忘的是陪小涵涵去濟南做手術,她是一個特別乖巧懂事的小女孩。」
慕君回想起陪小涵涵就診的經歷。小涵涵是一名「煙霧病」患者,自小父母、奶奶相繼離世,她和爺爺、哥哥相依為命。「煙霧病是一種罕見病,她情緒緊張的時候會暈倒或抽搐。當時她也就五六歲吧,我們幫她聯繫了去濟南一家醫院做手術,她爺爺年紀大了,怕途中出現突發情況,需要志願者陪同過去。剛好我懂醫護知識,就報名了。」慕君說,「每次聊起這個孩子,總是忍不住掉眼淚,她懂事得讓人心疼,知道自己是去做手術的,但她不哭不鬧,特別配合醫生,特別堅強。看着她慢慢康復了,我很欣慰也很有成就感。小姑娘也很有禮貌,每年都會給我拜年。」
自2020年成立以來,四年間,「蓮心陪診」志願者的腳步遍及龍口市的社區及村鎮,累計幫扶500人次,累計服務里程5490公里,出動志願者1671人次,累計服務時間超過6000小時。據介紹,經過幾年發展,「蓮心陪診」在志願者培訓方面,分為初級培訓和中級培訓,每個月固定組織一次。初級培訓的內容是關於陪診流程、幫扶對象的特點以及陪診過程的注意事項。中級培訓則是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復蘇等內容;在陪診方面,他們也摸索出一套高效的陪診流程,在了解到幫扶對象的情況後,先確定到哪個科室就診,然後提前挂號,再匹配志願者帶幫扶對象前往醫院診治。
「蓮心陪診項目的志願者都熟悉掌握急救知識、了解醫院的就診流程,其中9個志願者還取得了應急培訓的教練資格證書。」「目前,蓮心陪診項目已和龍口市所有的社區及鄉鎮建立聯繫,遇到需要幫助的情況,社區和鄉鎮會第一時間聯繫志願者。」於灝學說,「比如說遇到患有高血壓的幫扶對象,就會匹配志願者張蕾,因為她本身患有高血壓且住過院,與醫院的醫生護士都比較熟悉,方便照顧幫扶對象。」為了使該項目可持續發展,於灝學也考慮不斷拓展服務範圍,「我們針對阿爾茲海默症的老人開展的『海默燈塔』活動已經起步,接下來,志願者將針對這個群體開展陪護服務。」從看見到行動,從4個人到41人,他們幫助「鄭淑香」「田型和」們求醫路上成功翻越大山。4年,5000公里,6000小時,這是他們風雨無阻書寫的答卷。探索着社會問題的公益答案,也激發、帶動着更多人的互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聯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用一份特別獎向龍口市「蓮心陪診」公益項目服務隊致敬、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