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夫妻還是情人,能走到最後的,都靠忍。

年輕時,覺得愛情是彼此照亮,純粹享受;

成家後,才逐漸看清感情的本質,是柴米油鹽,是滿地雞毛。

若想維繫婚姻的長久,就得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正如楊絳所說:

「該演的戲要演,該裝的糊塗得裝,該和解的和解,該牽線的牽線。婚姻本就是一場合作,誰先睜眼,誰就輸了。」

不管是夫妻還是情人,能走到最後的,都靠一個字——「忍」。

01

世間從來就沒有完美的婚姻

都說婚姻是感情的檢驗,是愛情的墳墓。

婚前婚後的人、生活、均會有質的改變。

親密接觸後的對方才是最真實的模樣,費力經營起的家庭才是最現實的人生。

面對諸多改變,有不適,有委屈,有憤怒,但更多卻是忍讓。

網上一位博主曾分享,自己與愛人相識15年,結婚四年,育有一個女兒,已近3歲。

最開始面對愛人的不良習慣,生活的一地雞毛,也會崩潰,甚至會深陷「為什麼要結婚」,「結婚帶給了你什麼」的質疑中,難以自拔。

但一而再再而三的自擾,卻讓她看清了現實,重新審視了自己。

她發現,在一段婚姻里,女人之所以會委屈不安,皆是由於自我定位的不同,總是以受害者的身份看待自己,終會陷在抱怨中,從而惶惶度日。

以此種心態度日,看到的只會是生活的不適,伴侶的不堪,這樣的婚姻,註定不會長久。

完美的婚姻,要麼出現在虛構的童話世界中,要麼顯現與文學的敘述里,但唯獨不會出現在現實中。

世間根本沒有完全適配的兩個人,婚姻存在的本質,就是「在和不完美的對方過日子。」

真正美好的婚姻,其實是一場修行,是深知種種醜陋,卻仍能坦然面對的決心。

02

所謂的好婚姻,都是忍出來的

「人到中年,婚姻多半已死。只是困於責任、子女、以及眼前穩定的生活而捆綁在一起。」

蘇岑的這句話,揭示了多少人的婚姻狀態?

感情之所以會歸於隱忍,說到底還是因為心態的倒置。

婚前只看對方的優點,沉溺於當前的享樂,便共赴了婚姻的殿堂,等到婚後,一切熱情消散殆盡,眼中只剩對方的缺點,情緒自然會受影響,關係亦會裂痕不斷。

面對伴侶的不堪,生活的不順,現實的打壓,只想逃離。

但回頭看看孩子幼稚的臉龐,又心生不忍。

久而久之,孩子便成了婚姻維繫的關鍵。

「等孩子長大一點吧」,「等孩子上大學之後吧」,「等孩子參加工作後吧」,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讓,只是為了孩子的幸福。

但當你真的堅持到孩子成家立業之後,反而沒了當初的那股勁兒。

最後剩下的只是坦然,妥協,「大半輩子都這麼忍過來了,也就別折騰了,算了」成了眾多女人最後的觀念。

等到真的熬到花甲之年,再回頭思慮當初介意之事時,卻深覺小題大做。

到時才會領悟,世上哪會有什麼完美的人,就算是自己,也有很多難以容忍的缺點,伴侶不也一點一點忍下來了?

03

婚姻的真相是:要麼離開,要麼忍

如果說戀愛,是情義濾鏡下的溫存,那婚姻,就是「原形畢露」後的坦蕩。

當褪去刻意的偽裝,展現最真實的自己後,婚姻看的就不是情感愛意的濃厚了,而是容忍底線的試探。

最後結果只有兩個:

一.底線不容觸碰,果斷離開。

二.為其改變底線,繼續容忍。

網上很火的「圖書館停電30秒」,故事中的男女主角有着8年的難得情感。

然而在準備踏入婚姻殿堂時,卻發現男方「精神出軌」了,他在肆意享受女生帶來的溫存的同時,還關心着另一個人的喜樂。

女生髮現後,執意要分手。

雙方父母卻都是好言相勸,在他們看來,八年的感情實屬難得,男人犯點小錯也在所難免,只能有意悔改就行。

但女方卻表示,男生那些越界的行為,會深烙在她心裏,難以磨滅。

縱使以後親密生活,心中的隔閡依然會存在,她無法容忍,那隻能離開。

在婚姻中更是如此,如果你能忍,那就忽略種種不堪,擁抱如初愛情,如果底線不容更改,那就果斷抉擇,瀟洒抽離。

俗語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人處於世,缺陷,遺憾才是常態。

作為伴侶,要做的不是審判對方的不堪,而是要容忍彼此的不完美。

正如羅翔所說:

「我們都會愛上有缺陷的對方,我們要學會去愛上有缺陷的對方,因為他和你一樣不完美。」

真正的愛,是發現對方的缺點後,仍有容忍的能力,有堅定的決心。

學會用完美的眼光去看待一個人,那這份愛就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