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後半生,如果你過上獨居的生活,建議用這3種方式度過

問題: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點擊右上角「關注」即可。

後半生的獨居生活要選用恰當的方式度過,經營後半生的生活,選擇照樣超出努力。

一、不要盲目尋找老伴

獨居的生活就是歷經婚姻恢復到單身的狀態,將會感覺到曠日持久的自由,如若盲目尋找老伴,但凡體驗到二婚的夫妻果真是賊,勢必會悔之晚矣。二婚的賊船上去容易,下來難,即使強行下來,也會傷筋動骨。

我的同事已經喪偶多年,等到了後半生由於不甘寂寞,或許是飢不擇食的緣故,倉促尋找了一個老伴,結果往日的寧靜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是無休無止的爭吵或者打鬧,成天到晚會雞犬不寧,跟獨居的生活形成天壤之別。

一個人生活未嘗不可,最起碼會少了生氣,不用取悅別人,平日里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既沒有別人干涉,又沒有別人阻撓,無論在家內也好,還是在家外也罷,都可以自由自在。

二、獨居並非閉塞

獨居要避免走向極端,如若錯誤理解獨居的含義,從而閉目塞聽,獨居就會變味,獨居僅僅是深居簡出,並非與世隔絕。

我有一個另類的朋友,一把年紀了還是聽風就是雨,並且會偏聽偏信以及斷章取義,當得知獨居好就把自己關在家裏面,一日三餐能叫外賣就叫外賣,無論在線上,還是在線下,都很少跟外界交流,久而久之我的這個朋友就成為老古董了,跟外界格格不入。

獨居是提升自我的大好時機,畢竟比較清凈,日常生活可以利用閑暇的時間學習新的知識,什麼有用就學什麼,把活到老,學到老落到實處,外加跟外界保持密切交流,從而實現與時俱進,既不跟時代脫節,又遊走在時代的前沿。

三、發現獨居的美好

獨居不是缺少美好,而是因為缺少發現,獨居可以實現跟兒女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相互守望以及相互照應就能把握好分寸,與其照顧眾多家人的感受,反倒不如自己培養興趣愛好。

我的同學老李自從老伴去世以後,就搬過去跟兒女居住,可是他發現跟兒女兩代人生活觀念差別大,並且說話之前或者辦事之前需要儘可能照顧到兒女家每個人的感受,因此感覺心累。後來他搬出來了,自己一個人沒事的時候培養寫字或者養鳥等興趣愛好,生活過得要多滋潤就有多滋潤,成天到晚既充實,又發自內心高興。

獨居的生活美好與否,關鍵需要靠自己,即使去兒女家居住,也要留住老房子,哪怕住不習慣還有退路,權當是去兒女家體驗生活。

喜歡文章請點個贊、收藏或者轉發,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觀點,多謝支持!

圖片源自網絡,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