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為假期平淡的ending懊惱不已?這項新研究讓你釋懷

作者 | 陳之涵來源 | 科技宣傳文化資源庫

還在為平淡的假期ending懊惱不已?

回憶自己國慶長假的最後一天是如何度過的——宅在家裡、看看老片;苦思冥想一番,最終走向曾無數次光顧的商場……

實在錯付了時光!理想中的寶貴假期,不是應該用來體驗未知、追求刺激的嗎?

然而近日,一項由美國心理學會發表於《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的研究足以讓你釋懷。研究指出,你的選擇,其實也是大多數人的選擇。當人們認識到時間有限(比如deadline將至;假期即將結束)後,他們往往更傾向於追求熟悉的體驗,而非新鮮的刺激。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學現象。

而這種安排,不僅合理,對於緩解「節後綜合症」也具有積極意義。

回歸舊愛vs追求未知?取決於deadline

人是「喜新厭舊」的動物。過往的理論認為,相較於已經體驗過的舊事物,大多數人更難抗拒令人興奮的新事物。比如,在一部新上映的電影和已經反覆播映的老電影中,人們往往選擇前者。

然而,論文第一作者、芝加哥大學的Ed O'Brien博士和Yuji Katsumata Winet一直對此持懷疑態度。為驗證以上理論,他們此次邀請了近6000名志願者參與實驗。

在第一個實驗中,志願者被要求在一些令人興奮的未知場景,和一些自己喜歡的熟悉場景之間進行選擇(比如:從未讀過的小說vs曾經讀過的舊愛;去一座未到訪的城市旅行vs重訪曾經去過的城市)。其中,一半參與者作為對照組,簡單地「二選一」;而另一半則需想像,這是他們看書、旅行的最後機會。結果,第二組參與者中,選擇熟悉小說、熟悉地點的人數遠超前一組。

隨後,志願者又被告知,他們將獲得一張餐廳優惠券,優惠券必須在三個月內使用,但可以選擇是去自己熟悉的餐廳還是一家新餐廳。研究者在不同時間節點調查了參與者的就餐意願。

他們發現,隨着截止日期的「步步逼近」,參與者的選擇開始發生變化——第一個月,52%的人會選擇「嘗嘗鮮」,去一家沒吃過的餐廳;而到了第三個月,這一比例下降到32%。

研究者推測,對「結局」越來越強烈的感知,將影響人類的選擇,使他們短暫地拋棄喜新厭舊的「本性」,回歸「舊愛」。

這麼安排合理嗎?

「這說明,步步逼近的截止日期會將人推向自己所熟悉的、令人愉快的體驗或事物。這些體驗、事物在個人的潛意識中,也許更有意義。」Winet表示。

許多人常在長假後精神不振、心煩焦慮,正是因為心理上還未及時調整,依然認為自己身處假期。「而這些有意義的體驗,能從心理上暗示一種『結束』。」另外,熟悉的人、事、物,也將為個體營造充足的安全感。

換言之,在假期的最後一天,「見見熟人」「看看老電影」「待在熟悉的環境」,反而有益身心,能有效緩解「節後綜合症」。

O'Brien感嘆,這項研究相當有趣,因為它對許多影視劇中的「遺願清單」提出質疑。在影視作品中,身患絕症者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總是想盡一切辦法追求刺激,做一些從未嘗試的事情。「事實證明,現實中絕症病人的願望或許恰恰相反。」

據此,研究者不僅為各位打工人提出了「更合理」的假期規劃——從造訪新景點開始,以回顧舊景點結束;還為即將停業整頓的咖啡廳經營者提出了「更盈利」的方案——停止推出新飲品,多多推出消費者熟悉的舊飲品。

他們也堅信,未來,諸如此類的心理學發現將有助於解決更廣泛的社會問題。

參考文獻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2/10/221006091208.htm

DOI: 10.1037/pspa0000321

往期精彩回顧

|沒靈感?建議去浴缸躺躺!

|新型口罩可檢測周邊有無新冠病毒,10分鐘內發出預警

|最新研究發現,每天2-3杯咖啡,心臟更健康更長壽

|社畜的快樂——上班抖腿,能減肥還能預防糖尿病

科技發展的背後離不開科技工作者的奉獻

閱讀「科技工作者」

點分享

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