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十年閨蜜拒絕後,我直接拉黑了她

01

朋友林可最近心情不好,找我出來喝酒。問她到底發生了什麼,她重重地嘆了口氣,說她終於把閨蜜給拉黑了。

林可的閨蜜我見過,個子不高,皮膚有點黑,屬於那種扔到人群中不會多看一眼的人。

林可告訴我,她和閨蜜的衝突不是一天兩天了,只是昨天的事件剛好是導火索。

我知道林可的為人,所以猜想可能是閨蜜那邊出了問題。

林可在街道辦工作,最近單位領導給每個人都分了註冊APP的指標,她需要在3天內完成60個任務。

忙了兩天後,林可手上還差十來個指標,於是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她的閨蜜。

林可笑呵呵地給閨蜜打了電話過去,本以為電話那頭會立馬幫自己註冊賬號。畢竟平時網購閨蜜總讓林可幫着「砍一刀」,林可為了閨蜜幾乎下載全了所有購物App。

但讓林可沒想到的是,一聽說要註冊APP,閨蜜那邊先是冷冷地拒絕,然後語氣嚴肅地表示自己從來不亂註冊,這樣會讓自己的信息泄露,最後有點不耐煩地掛掉了電話。

林可沒有想到,自己十幾年的閨蜜情,竟然還抵不過一個APP。

當天晚上,林可發了一條朋友圈:

「有的人,或許早該散了吧。」

隨後,林可就拉黑了閨蜜的微信,刪除了一切聯繫方式。

在一段感情里,只有你來我往才叫有感情。

真正的友情,是呼救時,Ta會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是彼此惦念,也是彼此遷就;是不會給彼此添麻煩,但需要時Ta一定在。

02

林可並不是小肚雞腸和耍小性子的人,這件事原本沒到要拉黑閨蜜的地步。

但閨蜜以前對她做得那些事堆積起來,讓林可決定「長痛不如短痛」。

林可的閨蜜是一個太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她從來沒有考慮過別人的感受。

大學畢業後,閨蜜第一次去林可家裡做客,林可家人忙前忙後招呼她。

結果一進門,閨蜜竟然連一聲「叔叔阿姨」都沒有叫,直接朝林可走了過去。

林可看到了父母難堪的臉色,趕緊為閨蜜說好話。

飯後林可把今天的「不滿」說了出來。

閨蜜倒是一臉平靜,「我們都這麼熟了,還注重這些虛頭巴腦的幹嘛?」

林可有點生氣,「跟長輩打招呼,這是最基本的禮貌,這怎麼是虛的?」

閨蜜敷衍了兩句,就把話題轉向了別處。

因為閨蜜特意從外省來看自己,林可便沒有繼續責怪。

林可和閨蜜雖然是異地工作,但還是會時常用電話聯繫,最初林可也習慣了跟閨蜜扯些家長里短。

但很快她就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了閨蜜傾訴負面情緒的垃圾桶。

因為那邊每次打來的電話,除了抱怨就是抱怨。

比如昨天哪個同事對她不好了,今天領導對她不公平了,客戶有多麼難纏了,早上起晚了沒有趕上地鐵結果沒了全勤獎……

最初林可覺得閨蜜之間吐吐槽很正常,有不開心的事情,應該彼此分擔。每次打電話,林可也都耐心勸解閨蜜。

但時間一久,林可發現自己勸她的話,她是半分都沒有聽進去,只顧着自己發泄。

更讓林可心寒的是,有一陣林可工作上出了些狀況,想和閨蜜吐槽一下,結果閨蜜不但沒有安慰她,還嫌她啰嗦,說她連這點小事情都處理不好。

林可想起一句話:真正的修養不是沒有負面情緒 ,而是不把負面情緒一直帶給別人。真正的朋友不會一心想着自己,而把對方只當做「情緒垃圾桶」。

就像每次聽完抱怨,閨蜜是開心了,林可自己卻很鬱悶。

聽了一堆糟心事兒,自己該做的事情沒有完成,心情被搞得亂七八糟。

高質量的友情,必定是互相惦記,彼此顧及,為對方着想,優先考慮TA的感受。

03

最讓林可不能忍受的是,閨蜜跟林可的男友相處時,從來不懂得把握分寸。

有一次閨蜜要借電腦,連聲招呼都沒跟林可打,就直接去找她男友借電腦了。

林可跟她說以後去找自己男友還是先和自己說一聲,閨蜜卻毫不在意地說:「都認識這麼久了,我借個電腦還繞彎子多麻煩。」

後來林可的男友買了新車,閨蜜剛好過來出差,她便讓林可的男友到機場接她。

男友和林可說了之後,林可心裏雖然不舒服,但也沒說什麼,讓男友先去接人。

回來男友就和林可吐槽。

問及原因,林可才知道,閨蜜一見面就開始指揮林可男友幫她背包,拿東西,提行李箱……男友想把閨蜜趕緊送去住的地方,自己趕回去上班。結果閨蜜說她忘帶了一些重要的東西,讓林可男友先去送她買東西。

耽擱下來,大半天的時間都搭進去了。

最讓林可男友受不了的是,在車上,閨蜜說累了,直接把腳搭在副駕駛車窗前。林可男友表示這樣不安全,她卻不以為然,說自己歇歇腳,他一個大男人怎麼這麼計較。

林可本來想安慰男友,卻不想男友接下里的話讓林可的臉色一下子就陰沉下來。

男友說,倆人聊天時,閨蜜一直在說林可大學時和前男友那段過往。

也就是從這一刻起,林可開始對閨蜜心生嫌隙,以往都是她在包容對方,結果換來的卻是閨蜜的得寸進尺。

04

喝完酒準備離開的時候,林可跟我說了一句心裏話:

我錯就錯在,沒有早點下決心拉黑她。

生活中,跟林可閨蜜這樣的人其實並不少。

他們雖然表面上可以和你「稱兄道弟」「姐妹情深」,實際上只是把你當做了情緒的垃圾桶和蹭吃蹭喝的對象。

這種人說白了,就是典型的自私自利。

因為真正的好朋友絕不會凡事只考慮自己,而是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想問題。當別人有求於他時,他首先想到的是怎麼幫他,而不是尋找所謂的「借口」來逃避。

真正的好朋友,是情緒會隨着對方的喜怒哀樂而改變,你獲得了成就,我真心為你鼓掌;我遭遇挫折,你能認真聽我訴苦,陪我喝酒。

想起之前看到過一段vlog,博主笑眼彎彎地說:「長沙不大,風景如畫;朋友不多,全在這桌。」

話雖簡單,但是卻讓人聽了不由得心生感觸。人生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人,有些人成了一起共事的點頭之交,有些人很遺憾變成陌路人,而有些人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來,成為摯友,在漫漫人生路上的彼此相扶、相承、相伴、相佐。

點個在看,希望你早點離開身邊的「偽兄弟」和「假閨蜜」,遇見那個雖不常見但彼此惦念的真心朋友。


作者簡介:陳小星,自由撰稿人,只寫有營養的文章。左手寫作,右手奶瓶的90後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