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2021年02月08日20:00:04 情感 1719

01

魯迅說:「我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測中國人」。

這句話乍聽刺耳,但放在今天要聊的電影上,又格外精準。

在這部電影里,人命是可以明碼標價的:一條人命三萬元。

不管是為富不仁的有錢人,還是為錢奔波的窮人,他們對人命的漠視,令人髮指。

這部電影就是《盲井》。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盲井》由李揚執導,王寶強、王雙寶、李易祥主演。

彼時,這還是一個不知名導演加不知名演員的組合。

電影橫空出世後,他們的命運也隨之發生轉折。

《盲井》是導演李揚的處女作。豆瓣評分8.8。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2003年,在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盲井》與張藝謀的《英雄》同台競爭金熊獎,最終,張藝謀無所收穫,《盲井》則斬獲了銀熊獎傑出藝術成就獎,讓初出茅廬的李揚一鳴驚人。

柏林電影節的主席評價該片:「這是一部好電影,它立體地展現了中國電影,除了張藝謀、陳凱歌以外,提供了另一個側面。」

BBC評論它:「這是一個關於貪婪、謀殺和純真的現代寓言。」

但因為某些原因,本片未在大陸公映。

在同年的金馬獎上,主演之一的王寶強則憑藉該片獲得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讓他開始受到關注。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之後,他被馮小剛選中,出演《天下無賊》,開始爆紅之路。

《盲井》講述了兩名普通人為了撈錢,騙老實的打工人和自己一起下井做礦工,然後將對方害死,並偽裝成逝者親屬找礦主私了訛詐錢的故事。

影片根據劉慶邦的小說《神木》改編而來,小說的題材源自中國1998年三大特大礦洞詐騙殺人團伙案:鄭吉寬團伙(致死110人),潘申寶團伙(致死28人),余貴銀團伙(致死38人)。

民間將這一犯罪手段稱為「殺豬仔」,顧名思義:「豬仔」就是被拐騙的礦工;「殺豬仔」就是將「豬仔」在礦上殺死,偽裝成礦難,然後扮成親屬向礦工索賠。

「殺豬仔」是隨着礦難賠償興起的犯罪現象,隨着礦難賠償標準的提高而壯大,並一度形成一個分工明確、團伙作案的產業。

為什麼這樣的悲劇會屢屢發生?與當時的社會現實有密切關係。

首先,當時的煤礦管理並不健全,礦難時有發生,為犯罪提供了天然的條件。

其次,煤礦主自知管理有漏洞,煤礦出事後他們不敢公開,為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們會選擇用錢擺平,讓犯罪份子有機可乘。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再者,在某些地方,這類犯罪已經形成一種社會風氣,屢禁不止。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來源:《南方周末》,2011年

電影《盲井》展露了這一犯罪現象的表徵。

通過這部影片你會看到,當弱者對更弱者施暴的時候,人性之惡暴露無疑。

02

電影從一次觸目驚心的犯罪開始。

黑暗的礦井下,三個以兄弟相稱的男人正在嘮家常,其中兩人突然向另外一個人動手,「結果」了對方的性命。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一開始,你或許會莫名其妙:哥哥怎麼突然害了弟弟?

隨着故事的展開,其中暴露出來的人性之惡,令人脊背發涼。

原來,他們並沒有親屬關係,動手的兩個人甚至不知道被害者的姓名,那個稀里糊塗去世的人,只不過是另外兩個人發財的獵物。

當「弟弟」去世之後,「哥哥」開始向礦主哭鬧,要求賠償。

另外一人則充當了「中間人」在「哥哥」和礦主之間調停,順便拿回扣。

而他們最終的獲利是多少呢?

賠款加回扣,一共三萬元。平均到每個人,收入不過一萬多。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一條人命三萬!多麼的卑賤!多麼可悲!

拿到錢之後,對於被害死的人,他們沒有任何愧疚,在講究入土為安的中國,他們竟然把被害人的骨灰盒隨意扔進了垃圾堆。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更讓人窒息的是,從兩名犯罪者之後的對話中,我們可以捕獲到駭人的信息:這種操作,他們早已輕車熟路,甚至記不清自己害過多少人。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影片中的犯罪者一個叫唐朝陽(王雙寶 飾),一個叫宋金明(李易祥 飾)。他們說著一口地道的方言,看似都是實在的普通人。

拿到錢之後,他們對金錢的處理方式也與普通打工人無異,無非是寄回家給老婆孩子。

平日里稍微揮霍一下,他們也會反思:這麼些錢,給孩子買點啥不好,要花在這上面。

他們希望自己的收入可以緩解家裡的經濟困難,讓孩子有錢讀大學。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只是,他們在討論自己願望的時候完全忘了,那些被他們害死的人,也有着同樣樸素的願望。

同是生活在底層的不幸者,他們又怎麼忍心對比他們老實、比他們能吃苦的人動手?

02

幹完上一票之後,他們開始尋找新的目標。

在車站,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他就是王寶強飾演的元鳳鳴。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當時的王寶強只有19歲,他是導演李揚從1000多個北漂中挖掘出來的。

見到導演的時候,王寶強怯怯地對李楊說:「我長得不好,臉上還有好多雀斑。」

李楊一聽樂了,拍着他的肩膀說:「我看中的就是這種原生態的味道。」

果然,王寶強憑藉著這份原生態,讓整個電影變得更加有說服力。

元鳳鳴是一個16歲的孩子,原本他正在上學,但因為父親打工半年未歸,家裡拿不出學費,他只好輟學出來打工,供妹妹念書。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剛剛從農村出來的他對社會的險惡沒有任何認知,天真、老實又好騙,果斷成了唐朝陽和宋金明的下手目標。

唐朝陽以帶他打工掙錢為承諾,誘惑威脅他認宋金明為叔叔,涉世未深的元鳳鳴稀里糊塗地和宋金明建立了叔侄關係。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建立親屬關係是他們作案的重要一步,這樣在「出事」後,他們才能以親屬的身份索賠,民間對這一步稱之為「養豬」。

在關於對元鳳鳴的選擇上,宋金明和唐朝陽產生了矛盾。

宋金明不忍對小孩子下手,但唐朝陽早就殺紅了眼,覺得能掙錢就行,這就為後來兩人矛盾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在宋金明和唐朝陽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利益對人性的衝擊。

宋金明對於自己走上犯罪道路,始終有一點遺憾,他曾表明:如果家裡有給孩子上學的錢,他是不會幹這種事情的。

而且,他的孩子學習成績好,將來是有可能擺脫貧窮和落後的。所以,他才會用違法的代價,為孩子爭取一條不一樣的路。

在他身上,有底層人的可憐,也有底層人的可恨。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唐朝陽則不一樣,他的孩子成績差,日後很可能成為與他相似的人,對於未來,他沒有那麼多的憧憬,在做事的時候,也更加絕情。

宋金明和唐朝陽帶着元鳳鳴到了礦上,事情在一步步按照他們的計劃發展。

可在實施過程中,宋金明被元鳳鳴的天真善良感動,動了惻隱之心。

更重要的是,宋金明發現,元鳳鳴竟然是他們上一次「搞死」的那個人的兒子。

整死了人家的父親,如果再把孩子「辦了」,這一家人可就絕後了。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宋金明於心不忍,開始找各種借口推遲行動,但唐朝陽卻毫無人性地要按原計划行事,兩人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大。

最終的結果是,因為宋金明多次阻撓,唐朝陽在「辦」元鳳鳴之前,先動手砸傷了宋金明,而宋金明又在朝唐朝陽下手的時候掙扎着「辦」了唐朝陽。

被眼前的景象嚇到的元鳳鳴得到了求生的機會,他拚命地往井外跑,就在他到井外之後,礦井內開始點炮爆破,唐朝陽與宋金明被埋葬在了礦井下。

元鳳鳴和宋金明在人前一直以叔侄相稱,所以礦難發生後,元鳳鳴被逼着在協議書上籤了字,代領了三萬元的賠償金。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這個數字,正是曾經宋金明與唐朝陽在元鳳鳴的父親身上獲得的。

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影片中的故事正是遵循了這一道理。

電影以戲劇化的結尾給了元鳳鳴活的機會和得到補償的機會,但電影外那些被算計的人有幾人能像他一樣幸運?細思極恐!

03

原著的作者劉慶邦有9年礦區生活經驗,是中國煤礦文學的旗手。

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說明了他的影響力:到陝北,只要提路遙就有人管你飯吃;到礦區,只要提劉慶邦,就有人管你酒喝。

除了《神木》之外,他還有一部名為《紅煤》的反映礦工生活的長篇小說。

在《紅煤》後記中他寫了這樣一句話:「煤礦的現實就是中國的現實。」

他曾經看過一份礦工與礦主簽的合同,上面白紙黑字寫着:「若出現意外,一隻指頭賠償50元」。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正是因為親身經歷和感受,他對於以礦工為代表的底層人有了更加深刻的關懷。

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對人性之惡的揭露,也有對人性之善的守望,更有對中國發展轉型時期底層人命運的關注。

《盲井》中的唐朝陽代表着人性最惡劣黑暗的一面,宋金明有着殘存的善良,元鳳鳴則是善意的化身。

元鳳鳴之所以能逃脫被害的命運,是他自己修來的善果。

他輟學打工,是為了供成績優秀的妹妹念書,他的舉動與宋金明為了讀書的孩子走上犯罪之路在目的上是暗合的,所以,他更容易與宋金明獲得感情的共鳴。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這種共鳴,在影片中有另外一個細節驗證。

元鳳鳴與唐朝陽、宋金明一起逛街,三人在街上遇到一個自稱考上高中沒有錢交學費的孩子,手裡沒有錢的元鳳鳴向宋金明借了幾塊錢對其資助。

宋金明看到後,即使懷疑對方是騙子,同樣資助了一些錢。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在生活中,天真的元鳳鳴也常常會給宋金明一抹感動。

發完工資後,就在宋金明和唐朝陽盤算着要趕快把元鳳鳴「辦」了的時候,元鳳鳴卻拿着來之不易錢為宋金明買了一隻雞。

當元鳳鳴天真無邪地把那隻雞舉到宋金明的面前的時候,對宋金明的衝擊力不言而喻。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元鳳鳴的善良在不經意間感動了殺人成習慣的宋金明,也為自己贏得了生的希望。

《盲井》並不僅僅是一部關於礦井的電影,更是一部關於底層生活的電影。

所以,影片中不乏呈現底層社會的細節。

在招工的車站,外地人成群地等着接活兒,反映的是農民工大量進城打工的現象。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唐朝陽和宋金明走在街上,擋住了後面一輛小轎車,雖然他們兩個是殺人不眨眼的兇手,但被轎車司機罵的時候也不敢還口,司機一發狠,他們立馬慫了。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可見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對人生活和心理的影響。

唐朝陽和宋金明在飯館吃飯的時候,電視中正報道一個官員貪污幾百萬被查的案子。

宋金明被巨額數字震驚了,唐朝陽卻幽幽地說:「這跟俺村的支書一樣」。

簡單的新聞報道和對話背後反映的是金錢對社會和人心的腐蝕。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在唐朝陽和宋金明計劃辦元鳳鳴之前,念及元鳳鳴還是個處男,要給他「開葷」,便給元鳳鳴找了一個小姐。

當元鳳鳴領完工資去寄錢的時候,恰巧遇到了那位小姐也在匯款。或許那位小姐出賣身體,不過是和他出門打工一樣,為了養家而已。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影片最大的社會矛盾在煤礦主和礦工之間。

煤礦主為了降低成本,安全措施不到位,導致礦難頻發。

但在礦主眼中,出人命不過是尋常事,因為你不幹有的是人干。既然有豐富的廉價勞動力供消耗,也就沒有必要費勁整改了。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這就是部分底層人要面對的殘酷的生活邏輯,而這種殘酷,必然會激發更多的惡。

片中井下的戲都是在一個小煤礦里拍的,因為地底下的小煤洞里沒有任何支柱,一次,劇組在地下連續工作二十多個小時,上來兩個小時之後,煤洞就塌方了,令人後怕!

可想想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漆黑的井下用命換錢,這份恐懼又多了一份悲涼。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是圖碎銀幾兩,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萬種慌張。

這是底層人的辛酸,也是底層人的不幸。

惟願他們身處漆黑的時候,有人能帶給他們一些光明,而不是把他們推向更黑暗的深淵。

讓王寶強一出道就獲金馬獎,它道破了底層人的可悲、可恨與可憐 - 天天要聞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女人的下一任永遠都不如前任,男人的下一任永遠都比前一任好 - 天天要聞

女人的下一任永遠都不如前任,男人的下一任永遠都比前一任好

「男人的下一任總比前任好,女人的下一任總不如前任」——這話像句流傳很久的情感總結,帶着點過來人的篤定,又透着說不清的模糊。它像給感情貼了張標籤,彷彿愛與不愛早有定數,可往深了想,這標籤底下裹着的,其實是不同的情感視角,而非什麼必然規律。 男
97年我大學畢業,家裡張羅相親,女同學連夜上門:馬上娶我 - 天天要聞

97年我大學畢業,家裡張羅相親,女同學連夜上門:馬上娶我

1997年畢業季分配製突然叫停,縣城教師李建國和銀行職員王曉燕相親現場變成談判桌,女同學抱着鋪蓋半夜砸門逼婚。那年夏天的婚戀市場是場赤裸裸的生存競賽。分配文件作廢的油墨還沒幹透,相親茶桌就擺上了砝碼。銀行櫃檯制服比教師編製重三斤,三代貧農的
一個女人敢把這三件事告訴你,是真的很愛你! - 天天要聞

一個女人敢把這三件事告訴你,是真的很愛你!

一個女人敢把這三件事告訴你,是真的很愛你!也應該說:女人敢說這三件事,是把心掏給你了 感情里最珍貴的,從不是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語,而是一個人敢於對你暴露軟肋的勇氣。尤其是女人,若她肯對你坦白這三件事,其實早已愛到了骨子裡。
男人在65歲之前應當籌備好9顆星,才能坐享悠閑愜意的晚年生活! - 天天要聞

男人在65歲之前應當籌備好9顆星,才能坐享悠閑愜意的晚年生活!

在傳統家庭結構中,男人是家庭的頂樑柱,男性被視為家庭經濟支柱和決策的核心,需承擔養家糊口的責任。這種角色的定位源於農業社會對男性體力優勢的依賴,以及「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模式。 ‌尤其是我們現在已經年過半百的男人,應該說在我們年輕時更加深
那個被「團圓」壓垮的春節 - 天天要聞

那個被「團圓」壓垮的春節

今年春節前,婆婆早早打來電話,說小叔子一家要帶着兩個孩子來城裡過年。我雖然心裏犯嘀咕,但還是笑着應下了——畢竟老人盼着團圓,總不能掃了興。臘月二十八,小叔子一家四口拖着大包小包進門了。從那天起,我的「春節假期」就徹底變了味。
暴雨夜,女孩與迷路父親「失散」;過路夫妻暖心相助 - 天天要聞

暴雨夜,女孩與迷路父親「失散」;過路夫妻暖心相助

7月1日晚,大連體育中心主場館外暴雨如注,電閃雷鳴中,一名身穿藍色球衣的少女孤身站在黑暗中哭泣。她與前來接她的父親因信號中斷、場地不熟而「失散」。正當她無助之際,路過的攝影師李正彥夫婦主動停車相助,冒雨驅車輾轉10多分鐘,最終讓父女二人團聚。面對網友的稱讚,這對「90後」夫妻卻說:「每個大連人都會這麼做。...
男友開車致女友截癱,後全家失聯!25歲姑娘絕望哭訴:誰來救我? - 天天要聞

男友開車致女友截癱,後全家失聯!25歲姑娘絕望哭訴:誰來救我?

一場車禍毀一生:25歲女孩高位截癱,男友一家集體「消失」2025年4月5日,甘肅白女士的人生被徹底改變——男友張某某駕車時疑似分神駛入對向車道,與一輛大貨車迎面相撞。事故導致白女士脊髓損傷、高位截癱,而張某某及其家人僅受輕傷。事故現場 圖片來自上觀新聞更令人心寒的是,據白女士稱張某某最初承諾「結婚+終身照料」...
過期糖果——致所有不甘過期的愛情 - 天天要聞

過期糖果——致所有不甘過期的愛情

第一節:燃燒的甜蜜我們是被時光遺忘的火焰,兩顆拒絕融化的糖——在命運的玻璃櫃里,用甜膩的反抗,灼燒每一寸陳舊!看啊!包裝紙剝落處,不是霉斑,是血管般暴起的糖霜!我們的甜,早被烈日晒透,卻比任何新品都更燙喉!第二節:黏連的宣言你說我們像被遺棄
人活着普通人都是在混日子 - 天天要聞

人活着普通人都是在混日子

其實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普通人都是在混日子,如果你不信的話就問問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做了多少驚天動地的事,我們現在都是退休的人了,年輕時干過和普通人不一樣的大事沒有,如果說不出來就是一直在混日子,到現在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而活。
女生願意接受你的禮物說明什麼?3 個維度解讀她的心思 - 天天要聞

女生願意接受你的禮物說明什麼?3 個維度解讀她的心思

女生願意接受你的禮物說明什麼?滿心期待送出禮物,女生收下的那一刻,心裏既開心又疑惑:她到底是咋想的?別迷茫!女生接受禮物可不只是收東西這麼簡單,背後藏着不少小心思。從這 3 個維度分析,幫你讀懂她的真實態度!一、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