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爺爺奶奶說懂事的小孩有糖吃;長大了,老闆說踏實的員工最優秀。國人活着的這輩子,往往都太懂事,委屈了自己,一生也難以獲得真正的快樂。
祖輩們的懂事教育,像樹根一樣深深扎在我們心底,貫穿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份怯懦和扭曲的自律,正讓我們越來越遠離幸福本身。
幼年時,媽媽對你說,家裡條件普通,你要學會節儉,舊衣服也能穿;上學時,媽媽對你說,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和同學攀比,胡亂花錢;;戀愛了,媽媽對你說,吃人嘴短拿人手軟,不要花別人的錢,女孩子清高一點。
凡此種種,你都無一例外的記下了,做到了。可是最後,你居然發現,那些會哭會鬧又會作的女孩子,怎麼都比你過得開心呢?
月月就是標準的聽話教育長大的女生。家裡爸爸媽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從小她就深知生活的艱辛,懂事的她從不向父母提要求,高中畢業的暑假就開始做起了暑期兼職,這麼多年一直勤勤懇懇,自覺日子過得踏實也安心。
後來月月談戀愛了。很奇怪的是,她並不能感覺到別人描述的親近和開心,相反,她總是怕麻煩到對方:家裡燈泡壞了自己換、電腦系統崩了花錢請別人弄、如果男方請客吃飯,她一定會找機會請回去。
一次男友對月月說:「月月,你確實很懂事兒,也很獨立,我很喜歡你的這些特點,但是我總覺得我沒有存在的價值,你看你並不需要我做什麼,上次你出差半夜回來,那麼大的雨,你也沒讓我去接你,最後還是你感冒生病了,我才知道,否則我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你竟然能獨立到這個程度。」
月月突然意識到,自己不讓對方幫忙,同時也不願意讓他看到自己的脆弱面,不肯麻煩他花時間花心力,其實是在保持自己絕對獨立的狀態,她主動屏蔽掉一切,對對方產生依賴的可能。
可是感情,不就是互相欠着嗎?你不打擾我,我也不麻煩你,我們保持着遠遠的距離,那麼我們就只適合做陌生人而已。
男友還說:「或許需要重新定位下我們的關係,因為我能預見到的未來,沒有牽扯、沒有交集,乾乾淨淨,說散就散了。」
那天晚上,月月一夜未眠。她問自己,為什麼要時刻保證自己的絕對獨立呢?「怕麻煩」這三個字突然出現在月月的腦海里。
如果男友幫月月換了燈泡,月月或許就需要留男友吃飯;如果男友幫月月重裝了系統,月月或許就需要請男友喝奶茶;如果男友陪着月月逛街約會,月月或許就需要幫男友織一條圍巾,當作回饋。
可是如果一開始就不找男友,月月就什麼都不用做。不打擾對方的生活,就有足夠的理由說服自己隨時轉身離開,就可以避免近距離帶來的矛盾,就可以假裝彼此一直和平相處,就可以不用面對自己和對方的不堪。
一切都很好,但一切都是假的。歸根結底,這不是「麻煩」對方的問題,是月月不敢面對有需要的自己,是出於深深的自卑,是擔心真實的自己不配美好的一切。
前幾天在節目里聽到這樣一句話,分享給懂事又獨立的你:你很愛我,你也知道我很愛你,所以你也應該知道我不會介意你的不好,就像你不會介意我的缺點一樣。
【註:本文為作者「我是知心小姐姐」原創,未經授權,任何商業不得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方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