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文進秦城後,他的妻子拒絕離婚,她說:他還年輕,我等他出來

2020年12月05日22:36:06 情感 1842

祖康,我給你寫個字條,你到管理處借五百塊錢。然後,你去趟上海,把我小兒子也帶去,交給根娣。你告訴她,我與她離婚其實也是為她好。在我們老家有句老話:寧跟叫花子娘,不跟做官的爹。

說上述這番話的人是洪文(姓王)。祖康名叫廖祖康,他是洪文的貼身秘書,在洪文身邊工作長達10年。根娣名叫崔根娣,她是洪文的妻子。

王洪文進秦城後,他的妻子拒絕離婚,她說:他還年輕,我等他出來 - 天天要聞

洪文於1935年出生在長春市一個窮苦農家。

由於家裡窮,他沒讀完小學,就給地主家放豬種田。

十六歲那年,洪文參軍了,跟部隊參加抗美援朝。從抗美援朝戰場回國後,他被分配到上海國棉十七廠工作,擔任該廠保衛科保全工、幹事。

在國棉十七廠,洪文認識了勤懇、善良的崔根娣。崔根娣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親生父母,後來她被一對老工人夫婦領養。崔根娣長大後在上海國棉十七廠的託兒所當保育員,是國棉十七廠的臨時工。

洪文覺得崔根娣人品不錯,於是就追求她。一九五八年,二人結婚了。婚後,二人住在定海路橋一間不到十平方米的平房裡。之後,他們育有三個子女,女兒叫亞萍,大兒子叫亞軍,小兒子叫亞民。

王洪文進秦城後,他的妻子拒絕離婚,她說:他還年輕,我等他出來 - 天天要聞

一九六六年之後,由於工作能力突出,洪文受到了上級首長的賞識,他擔任了許多要職。

洪文身居高位後,他的妻子崔根娣仍在紡織廠工作,勤懇地上班,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工資待遇跟以前一樣。

洪文到京工作之後,不知道是出於何種目的,他竟幾次向崔根娣提出離婚!

很多人知道這件事情之後,都議論道:「如今,他的地位變了,已經看不起還在廠里做工的妻子了。陳世美……」

1976年夏,一天,洪文與崔根娣通電話,再一次提出了離婚。

這一次,崔根娣長嘆一聲後,在電話里說:「要離婚也可以。但是孩子得歸我,否則我就不同意離婚。 」

崔根娣終於答應了,洪文感到很高興。幾天後,他叫來秘書廖祖康,讓廖祖康向管理處借五百塊錢,然後把他的小兒子帶回上海交給崔根娣,並轉達他的話:我離婚其實也是為了你好。

廖祖康轉達了洪文的話。崔根娣聽後,十分平靜地說:「既然如此,那好吧,我答應離婚。他只要把孩子給我。今後,他當他的官,我做我的工,各走各的路……」

王洪文進秦城後,他的妻子拒絕離婚,她說:他還年輕,我等他出來 - 天天要聞

就在洪文準備辦理離婚手續時,形勢發生了急劇變化。

1976年10月6日晚,他被隔離審查。

1977年4月,8341部隊將他押送至秦城。

洪文進秦城後,非常苦悶,長吁短嘆,愁眉苦臉。而令他沒想到的是,他的結髮妻子崔根娣卻對他不離不棄,她經常帶著兒子女兒到秦城看望他。

洪文出事後,廠里的領導多次勸崔根娣,要她辦正式的離婚手續,但她拒絕了,她異常平靜、堅決地說:「他犯了法,怎麼判他,我不管。可是我不離婚。他還年輕,又是苦出身,我要等他……」

崔根娣要等丈夫出來,家人團聚。可是,她沒等到。

1986年,洪文因肝病被送往北京某醫院治療。

1992年8月3日,洪文病亡,終年57歲。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夫妻高速上發生爭吵妻子強行下車欲跳橋,幸被路過民輔警及時發現救下 - 天天要聞

夫妻高速上發生爭吵妻子強行下車欲跳橋,幸被路過民輔警及時發現救下

高速高架橋上,巡邏民輔警猛然看到一男一女站在橋邊拉扯,趕緊停車上前詢問。原來,夫妻二人因家庭瑣事爭吵,妻子情緒激動之下欲跳橋輕生……5月21日下午,在甘肅隴南十(堰)天(水)高速上發生了這樣驚險的一幕。5月23日,紅星新聞從轄區高速交警處獲知,欲跳橋輕生的女子最後被成功勸說救下。 ▲視頻截圖5月21日14時許,...
敘利亞女孩主動搭訕中國小伙求娶走?大反轉! - 天天要聞

敘利亞女孩主動搭訕中國小伙求娶走?大反轉!

「敘利亞女孩主動搭訕來旅遊的中國小伙,希望小伙能花300萬敘利亞貨幣娶自己去過安穩日子。」近日,有網友吐槽某短視頻平台上有大量不同用戶發佈以外國年輕女孩為背景的視頻,並配上「敘利亞女孩主動搭訕來旅遊的中國小伙,希望小伙能花300萬敘利亞貨幣娶自己去過安穩日子」等雷同的文案。平台方回應稱,部分用戶發佈同質化...
1995年,未婚夫考上大學後與我退婚,多年後我卻十分慶幸 - 天天要聞

1995年,未婚夫考上大學後與我退婚,多年後我卻十分慶幸

心有所牽,路才遠行"小燕,他考上大學了,退婚的信剛到。"娘的一句話,如同一盆冷水,澆在我炎熱的夏日午後。一九九五年,我二十歲的心事,就這樣被沖散了。我叫周小燕,是縣城裁縫廠的一名女工。那年,我和李銘輝的婚事是兩家父母一手操辦的。
每日心理學:解鎖生活中的「心理小開關」,讓你更懂自己和他人 - 天天要聞

每日心理學:解鎖生活中的「心理小開關」,讓你更懂自己和他人

你是否曾好奇:為什麼同樣一句話,不同人聽了會有截然不同的反應?為什麼有些習慣總是難以改變?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個選擇、每種情緒、每段關係,背後都藏着心理學的「底層邏輯」。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心理學概念,幫你打開認知自我與世界的新視角